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经济正深刻重构人类生产方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发展经济学作为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变迁的现代经济学科,亟需构建现代数字经济与传统发展议题的对话框架。本刊在“编辑部开放日”将审稿专家和作者“请进来”,开通第9期“审稿快线”,以“发展经济学视野中的数字经济”为主题,让作者、审者和编者面对面进行深度的学术探索与交流,共同探讨数字经济的技术创新机制、包容性增长路径及其对经济结构变迁和全球发展格局的深远影响,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发展经济学知识体系,为学术界与政策界提供学术洞见。
本期审稿快线特邀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周亚虹教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主编陈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罗茸副教授,以及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文杰教授、吴明琴教授、李汛教授担任评审嘉宾。来自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辽宁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共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从3月26日发布征文通知,到4月25日截止,编辑部在1个月的时间内收到全国各地学者90余篇论文。经过两轮匿名评审,确定12篇论文在编辑部开放日参加“审稿快线”。
审稿快线由《经济评论》副主编罗琦教授、编辑部主任陈永清和编审彭爽主持。在开幕式致辞中,《经济评论》主编叶初升教授介绍了《经济评论》在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下积极融入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服务“双一流”建设的一系列探索,以及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学术传播等多方面功能的深化与拓展,展现了《经济评论》的学术品位、学术风格和学术情怀。在论文报告阶段,入选论文作者以PPT形式汇报论文。在论文点评环节,期刊编辑从选题、学术规范、语言文法等方面初评;特邀评审人从研究设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等方面做深入细致的评论;主编、副主编从文章的学术思维、学术影响与社会影响等方面做出评论。
本期审稿快线分为三场,于5月8日上午在经济与管理学院举行。在第一分会场,学者们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要素收入分配、数据要素市场化与资本跨区域流动、数据资产管理与稳外资、数据要素开放共享与高科技企业成长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评审人从问题切入点、理论机制分析、实证研究设计、政策建议的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专业详细的点评。
在第二分会场,学者们探讨了产业数字化与区域经济差异、生产率提升与数字密集型产业发展、大数据发展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效应、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与产业结构转型等问题,评审人从叙事逻辑、理论机制梳理、核心指标体系构建、内生性问题处理、政策建议提出等方面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在第三分会场,学者们探讨了企业竞争策略与福利分析、数字素养与中等收入家庭发展韧性、工业机器人应用与流动人口消费活力、创新链与产业链等问题,评审人从研究方法创新、数据可靠性分析、逻辑框架严谨性、政策建议的针对性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
在终审环节,编辑部以合议终审形式现场讨论、现场做出终审决定:3篇论文修改后可刊用,8篇论文修改后投稿。论文作者和现场旁听的师生纷纷表示,“审稿快线”不仅加快了审稿速度,提高了评审效率,更重要的是,面对面的多维度评审,深入而细致,找到了问题,开拓了思路,提升了质量,明确了努力方向。
(通讯员:黄曼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