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纪念《经济评论》工作坊 10 周年 暨第20期《经济评论》工作坊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4-10-03 14:19:12

2024927—30日,《经济评论》编辑部与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纪念《经济评论》工作坊10周年暨第20期《经济评论》工作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辽宁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侨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0多位学者参加了此次工作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农业经济问题》《农业经济与管理》《农村金融研究》《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北社会科学》《南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刊》《学习与探索》《南开经济研究》《宏观质量研究》《南大商学评论》《理论月刊》《财会月刊》《财会通讯》《食物经济与管理》等20家期刊为本次工作坊支持期刊。

 1.jpg

928日,开幕式在东北农业大学举行,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余志刚教授主持开幕式。东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贺景平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指出《经济评论》工作坊举办10周年之际,来自全国10多所高校与20多家期刊的学者和编辑共聚于此,深入研讨农业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问题,恰逢其时、恰逢其景,必将是一场高质量学术成果交流活动。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经济评论》主编叶初升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经济评论》工作坊走过10个春秋、举办20期,感谢诸多学者支持工作坊活动。以前置评审、开放评审、联合评审为主要特征的《经济评论》工作坊是一种学术生产的新模式。工作坊将学术研究资源集聚起来,期刊编审发挥发现学术新增长点的比较优势,资深学者发挥深刻洞悉现实问题的比较优势,青年学者发挥以前沿方法解析问题的比较优势,从而实现研究资源的创新性配置,实现学术研究方式的转型升级,有助于加快形成学术新质生产力,促进学术高质量发展。

2.jpg 

主旨演讲由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洋教授主持。叶初升教授以《寻找学术期刊发展的新方位》为题,分析了学术发展的使命与学术期刊的情怀和担当,分享了《经济评论》10余年来探索学术期刊发展新方位的经验。他指出,从属话语体系的学术期刊应当融入学科体系与学术体系之中,担负学术责任与学术使命,希望每一期工作坊都能成为一场视野有广度、思想有厚度、分析有深度、交流有温度的学术之旅。《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原副主编杨万东教授指出,《经济评论》工作坊1020期,先后在广东、山西、广西、黑龙江、福建、贵州、甘肃、山东、四川、江苏、湖南、云南、辽宁、陕西、宁夏等15个省份举办,工作坊能坚持如此长时间,有如此空间和跨度,足见其生命力和吸引力。杨万东教授以《时代的要求与经济学的使命》为题介绍了中国和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经济学的演化与现实的挑战、中国经济学者的使命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王燕梅研究员认为,工作坊给广大学者提供学术平台的同时,也为期刊提供了交流平台,并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学术期刊的使命责任》为题,论述了学术期刊如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华侨大学统计学院院长赵昕东教授以《做有温度的学术》为题,指出研究内容要有温度,扎根现实世界,反映时代脉搏,对社会大众有深深爱心,关注数据背后的现实和普通民众遇到的困难;做学术的方式要有温度,激发大众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工作坊搭建有温度的学术平台,集聚有温度、有思想、有热情的学者,建立有温度的学术共同体和学术网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传江教授以《流动的学术与不变的情怀》为题,分享了关于工作坊10周年的感想。他认为,学术期刊盲目跟风只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劳动,耗费学术资源,应该发挥学术公器的作用,将学术研究引向深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范敬群教授以《连接理论与经验:从“三农”场域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为题,首先介绍了《经济评论》工作坊的内涵:一个基于中国传统的现代学术雅集的范本,融合了传统与现代,10是圆满,20行冠礼;工作坊呈现出高度流动开放和去中心化特征,将学术出版放置到学术生产现场情境之下,打开了学术生产的各个环节,连接起作者、编辑和审稿专家;服务的场域和对象极为多元和流动,实际工作围绕着多元的作者展开,颠覆了既往期刊学术出版的编辑中心的生产方式;求真求实,引领潮流,开创风气,在观点自由竞争中,引导一大批作者砥砺学问,也影响带动了一大批期刊和办刊人。随后,他分享了《经济评论》工作坊如何在“三农”场域连接理论和经验:工作坊从诞生之初就与农结缘,以此为途径去认识理解中国面临的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背后的逻辑是一种关照现实、连接经验世界和理论王国,做有温度学术的态度。

   4.jpg

主旨报告由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刚毅教授主持。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教授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东北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逻辑与路径》为题,从突破技术约束、环境约束、收储运技术约束、人力资本约束等层面阐释新质生产力赋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逻辑与路径。《农业经济与管理》主编郭翔宇教授以《以新质生产力指导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题,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创新、文化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人才创新等视角展开论述。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郑江淮教授以《中国技术崛起与经济增长:超级明星企业的技术赶超与替代》为题,构建并测算技术领导力指标,运用偏好理论与生产者理论,从先发国家和后发国家的视角分别讨论技术进步与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胡冰川研究员以《高水平开放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题,从贸易自由化、投资、制度型开放三个角度阐述高水平开放,并分析其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逻辑。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冕教授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与经济效应——来自中老铁路的经验证据》为题,评估了跨国铁路建设对项目所在国生态质量的影响,提供了国际铁路可作为主要贸易通道的证据,加深了对“一带一路”倡议促进项目所在国经济增长的理解。

 

 10.jpg   

分论坛环节,41位学者在10个分论坛以PPT形式分别围绕数字经济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生态效率与共同富裕、粮食生产、企业创新、环境规制、乡村治理、数字普惠金融等主题汇报论文。评审嘉宾从选题价值、学术贡献、实证设计、研究方法、学术规范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点评。

   15.jpg   

929日,《经济评论》工作坊转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继续举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徐素波教授主持简短仪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副校长王长远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工作坊的举办将会推进学校经管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促进期刊与学校学术研究的深度融合,思想的碰撞将会产生更多学术研究成果,相信各位师生能从此次论坛中有所获、有所知、有所感。

16.jpg

分论坛环节,24位学者在8个分会场以PPT形式分别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数字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数智化、企业绿色创新等主题汇报论文,各分论坛评审嘉宾进行详细点评并给予指导性建议。

 17.jpg 

圆桌论坛由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卓教授主持。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李楠教授认为,读万卷书,文献把握非常重要;行万里路,从干中学;汇百家才,发现问题并完善;对现实世界的体会最重要,好的研究来自观察与思考,终将能呈现优秀成果。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龙耀教授认为,学术研究最重要的是找到真问题,而好问题来自实地调研和学术交流,通过数据找到现实中的重要问题,理解数据背后的含义与蕴含的问题;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再加上理论逻辑和方法训练,方能做出好的研究。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何勤英教授指出,参加工作坊可以发现好的研究选题,通过聆听学术讲座产生思想碰撞从而与世界同步学习,从文献阅读中迸发灵感并寻找深入研究的方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王倩从选题与摘要、行文质量、参考文献、投稿方向等角度分析青年学者在论文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应对。《财会月刊》副主编张瑾从概念明确、因果关系、语言边界与思想边界、研究规范性、论文故事性等角度论述论文写作中的共性问题。《经济评论》编审彭爽从开放编辑部、现场深度互动、期刊交流平台等层面介绍《经济评论》工作坊的学术功能。

闭幕式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长李翠霞教授作总结发言。李校长表示工作坊创造了有情怀、有思想、有创新的学术交流机制,发挥了引领、培养、成长功能,是一种纯粹的学术活动。无论是实践问题还是方法问题,归根结底是能否解决现实世界的需求问题。她勉励学校师生在思想上定下来、沉下来,打好基础,深耕下去,将时间精力投入到社会发展中去,为未来留下真正有思想、有学术贡献的研究成果。《经济评论》工作坊10周年值得祝贺;本次工作坊是本校开放办学、启发思维的里程碑式的学术活动,值得珍惜;学者们贡献学术智慧,有学术情怀,值得敬重。

 18.jpg

至此,本次工作坊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