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苗(南京师范大学)、单丹玲(泰州市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郑江淮(南京大学)
《经济评论》 2025年第4期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迫切需要重塑工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SBTC)是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在推动发达国家实体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与发达国家SBTC迅速发展并在各行各业快速扩散不同,中国制造业SBTC发展相对缓慢。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制造业技术进步的技能偏向水平,成为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下亟待解决的议题。
SBTC是高技能劳动增强型技术相对于低技能劳动增强型技术更快速进步进而促进技能溢价持续上涨的非中性技术变迁过程。已有研究表明,资本品价格下降和资本技能互补特征是引致技术进步技能偏向的重要机制。但随着产品内分工的不断深化,中间投入尤其是蕴含了知识和技术含量的生产性服务投入在全球生产体系和贸易网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资本品的特殊形态,中间品(服务)投入的增加,在产业间投入产出网络的作用下,理应也会影响企业的技术类型选择决策进而作用于制造业总体的技术进步方向。
以生产性服务业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正日益成为未来政策推动的重要着力方向。在此背景下,亟需深入探讨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如何作用于制造业SBTC?二是制约其促进效应发挥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上游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和下游制造业生产的垂直(投入产出)分析框架,将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引致的“冰山贸易成本”下降,纳入包含制造业非中性技术进步发展的一般均衡模型。通过严谨的数学推导,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开放促进制造业SBTC发展的内在机理,并借助比较静态分析,识别了影响促进效应发挥的关键门槛变量。接着,利用OECD公布的19个细分服务业行业的贸易限制指数,结合各省份投入产出表,测算了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面临的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度。最后,利用2014—2020年各省份18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三维面板数据,对理论机制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上游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会通过技术经济关联渠道显著促进下游的制造业SBTC水平,制造业生产率上升引致的生产性服务投入增加、地区数字技术发展引致的技术性交易成本下降和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提高引致的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会强化这一作用的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SBTC的促进效应具有地区异质性。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持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经济服务化程度、制造业高端化程度和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水平,同时兼顾经济安全,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制度型开放,从而充分释放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SBTC的促进效果。
第二,加大对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政策支持,通过技能投资决策的内生化机制促进高技能劳动力的持续供给,从而克服技术进步技能偏向调整引致的结构性失业等负面影响,并满足制造业SBTC持续发展对高技能劳动需求的自然增加。
第三,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此,应将通信网络优化、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平台搭建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完善的重要内容,确保其能够为复杂的跨境服务交易和实时服务需求提供稳定且高效的技术支持。
第四,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国内资源配置效率改善。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是服务业开放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方向优化调整背后的应有之义,为此,应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大力清除商品要素资源在行业间和地区间的流动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