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阔、梁佳杨(吉林大学)、曲 植(北京大学)、王 帅(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评论》 2025年第2期
2025年1月,以“让美国再次伟大”为核心政策主张的特朗普政府卷土重来,继续维持特朗普1.0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挥舞关税大棒,并筑起“小院高墙”,鼓动“脱钩断链”,外加地缘政治冲突不断,世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韧性正遭受严重冲击。与此同时,以DeepSeek、宇树科技为代表的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在加速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畅通了创新循环、推动了技术研发,逐渐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但不同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上的差异,将导致人工智能在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应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创新红利差异。这一方面可能导致供应链上下游集中度提高、少数企业“一枝独秀”,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供应链上下游集中度降低、多数企业“百花齐放”。虽然集中化发展能够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产生的额外交易成本,但是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和系统性风险扩大时,供应链配置集中化的风险传导更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此背景下,如何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战略机遇,并以此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韧性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借助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关键数字技术专利分类体系(2023)》中的人工智能IPC分类号,识别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企业申请的人工智能专利,系统考察了微观企业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其供应链集中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基准回归结果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降低了供应链集中度。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改善了供应链供需效能、增强了企业营运能力并优化了企业市场声誉,进而降低了供应链集中度。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供应链集中度的降低效应在竞争度较高的行业以及贸易便利度较高、市场分割度较低的地区更为凸显。经济后果考察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供应链集中度的降低效应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未来增长潜力,并降低企业成本粘性和不确定性感知,最终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
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将从推动企业关键核心数字技术突破、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启示:第一,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释放企业数字创新潜能。数字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数字经济发展的速度和高度,人工智能等新一代通用技术的快速迭代使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往往落后于现实发展需要,如果不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不仅将落后于时代发展,还将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政府应当将企业调研与专家咨询相结合,把握数字经济前沿发展方向,以超前眼光精准捕捉未来数字经济发展潜在需求,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企业数字创新突破。
第二,加快供应链上下游数字化转型,推动供应链配置多元化。当前,国内外多重不确定性因素的叠加使得企业面临较高的经营风险,并提高了供应链风险传导的可能,为此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供应链匹配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上下游协调水平较低等问题制约着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增强,而解决的关键便在于实现供应链上下游数字化转型。当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时,改善供应链供需效能,将有利于推动供应链配置多元化,从而提高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因此,链主企业应当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在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打通供应链数字要素流动和共享渠道,以技术外溢推动供应链成员企业数字化转型。此外,政府应当牵头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统筹管理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企业的数字合作,并及时向供应链相关企业就可能发生的外部风险做出提示。
第三,预防链主企业形成垄断势力,着力优化地区市场营商环境。一方面,政府应当兼顾链主企业的培育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前制定相应的反垄断政策以避免链主企业挤占供应链成员发展空间。供应链成员企业在获得链主企业正向溢出的同时应当避免对链主企业过度依赖,加强与其他成员的合作交流,努力降低自身供应链集中度。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快完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产品和要素的跨地区流动成本,破除地方市场保护主义和不合理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以城市群建设促进市场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