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宇(陕西师范大学)、王 玮、黄少安(山东大学)
《经济评论》 2025年第2期
在企业微观层面,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当社会正式制度在资源、技术约束下监管有限时,生产低质量产品谋求短期利益的经营行为会对以利润最大化为直接追求的企业个体形成强烈吸引。譬如,近日315晚会曝光的餐饮行业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乱象:隔夜肉回锅加工、卫生不达标、过期食材使用、虾仁添加保水剂……这些低质量生产行为极大地破坏了行业生态。行业协会作为一种以企业自愿参与为特征的社会组织,作为市场、企业和政府之外的另一种经济治理机制,能否对以上企业低质量生产行为形成有效遏制,营造良好的行业生态,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呢?
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回到行业协会理论层面重新审视中国经济制度背景下的行业协会制度。行业协会功能发挥的机理是通过众多主体自愿加入的一个社会契约摆脱个别孤立竞争博弈中的“囚徒困境”,是通过建立一种有别于政府正式制度公序的“组织化的私序”进行社会治理。行业协会的专业性和信息便捷性使得这种私序相对于政府公序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因此,公序的政府监管与私序的行业协会行业自律结合共同作用于市场,能够形成政策合力营造良好的行业生态,实现对企业低质量生产行为的有效遏制,从而推动高质量生产。
为了检验以上逻辑分析的正确性,需要借助实证检验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在政府监管基础上,以行业协会为主体实施的行业自律的加入能不能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营造良好的行业生态?(2)为了提升行业协会实施行业自律在营造良好的行业生态上的效果,应该如何对行业协会内部具体的制度安排进行设计?研究这些问题涉及参与者的行为、动机和偏好,小样本调查或案例研究难以提供有力证据。因此,本研究借助实验室公共品实验,在受控环境下评估机制与目标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本文在公共品实验中引入正式惩罚机制模拟现实中政府借助正式监管规制企业低质量生产行为,引入正式惩罚和管理者实施的非正式制度模拟现实中政府与行业协会相互配合通过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共同规制企业低质量生产行为。研究发现:相比正式惩罚制度所代表的政府监管,模拟政府监管与行业协会内生治理结合的正式惩罚与非正式惩罚或非正式奖励结合制度能够显著地提高公共品的合作水平。正式惩罚通过正式地说明哪些企业行为是“正确的”,为非正式惩罚提供了行业的行为规范。模拟行业协会的非正式制度则一方面借助内部信息优势在正式惩罚基础上加强了对搭便车行为的惩罚力度和指向性,另一方面还增加了向公共品投资行为的奖励。进一步比较非正式制度间差异,发现相比正式惩罚与非正式惩罚结合制度,正式惩罚与非正式惩罚/奖励结合制度不仅同样可以实现对行业搭便车行为的遏制,还能显著提升企业利润。以上结论表明在政府正式监管基础上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对遏制企业低质量生产冲动具有有效性,在进行自治管理中行业协会合理地搭配奖惩激励制度对行业发展更为有利。
本文结果为初步实验结论,但现实问题更为复杂。未来研究可在以下方面改进:首先考虑企业异质性。本文假设企业禀赋和声誉收益均等,但现实中大企业与小企业在资源和收益上差异明显,因此未来可引入不均等的禀赋和收益设置。其次,行业协会中大企业可能把持协会,导致管理者搭便车或滥用权力,未来应探讨监管机制对管理者权力的制约。最后,学生样本有其局限,无法完全反映实际行业情境。虽然学生样本在实验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但学生群体缺乏成年人在工作和社会中的经验,因此本文结论的普适性和可重复性在现实行业条件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未来研究应采用行业从业者样本,以更准确地揭示行业协会对企业高质量生产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