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数字乡村建设如何影响技术进步?
发布时间:2025-03-24 14:56:31

 

孙学涛(山东社会科学院、中国海洋)、孙怡龙(山东社会科学院)、黄义(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经济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研究》,《经济评论》,2025年第1

 

技术进步不仅能够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会改变经济体内要素的配置结构,进而实现要素配置结构优化和要素效率提升。然而技术进步并非中性,具体表现在技术进步对经济体内不同要素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由比较优势理论可知,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会引致地区间要素效率的差异,在经济体效率最大化背景下技术进步会提升效率较高要素的生产率。有学者从机器人使用和数字经济发展等新技术、新业态角度研究了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因素,发现传统要素在对技术进步偏向产生影响的同时,新技术也会对技术进步偏向产生影响。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出现不仅从供给侧角度优化了地区要素配置结构,而且直接促进了经济体的技术进步,但不同业态、技术和模式对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结构的影响会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需要从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角度进一步分析技术进步偏向的源泉。

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改变了县域技术进步偏向。数字乡村建设为县域技术进步创造了条件,但其影响并非中性。由技术进步偏向理论可知,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经济内不同要素的影响会存在显著差异,进而改变了县域要素的配置结构、相对价格和生产效率,从而影响县域技术进步偏向。从数字乡村建设实际来看,数字乡村建设为县域经济注入数字要素、降低经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资本和土地等传统要素的效率,改变了经济发展模式,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虽然从理论和现实情况来看,数字乡村建设会对县域技术进步偏向产生重要的影响,但较少文献探究二者的关系。基于此,有必要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技术进步偏向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究这两个问题有助于明晰数字乡村建设与技术进步偏向的关系,进而探索推动技术进步和数字中国建设的路径。

在不可逆的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适应并引领数字化转型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要素产生非对称影响,从而改变县域技术进步偏向,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此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一方面取决于要素效率,另一方面取决于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县域技术进步呈现出资本偏向型,且资本偏向程度不断加深;数字乡村建设会促进县域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数字乡村建设对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会表现为非均衡效应,即数字乡村建设会推动贫困(富裕)县域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资本);数字乡村建设还会通过促进县域资本深化的方式间接地促进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建议。第一,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县域应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契机,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促进县域技术进步。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最大的区别在于县域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载体,为了避免与城市经济竞争,县域经济应充分利用数字乡村建设契机,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建设、促进农业全过程数字化应用,实现县域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县域还应将数字化转型与实体经济发展相融合,进而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以避免数字化转型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第二,制定差异化数字政策,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因此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县域政府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数字化政策。由于数字乡村建设对贫困县域与富裕县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富裕县域应制定数字化的先行先试政策,进而为中等县域和贫困县域数字化政策和技术进步政策的制定提供试点经验;贫困县域应该立足自身发展实际,根据县域要素配置结构和技术进步特征,制定与富裕县域差异化的数字政策,以避免贫困县域与富裕县域的无序竞争。第三,完善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县域资本深化。数字乡村建设不仅会对技术进步偏向产生正向影响,而且会对县域资本深化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县域政府应充分利用数字中国建设契机,从供给侧角度增加县域资本要素投入,弥补县域资本要素不足,从而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由于县域经济内农业部门占比较大,县域政府还应通过数字化转型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实现农业生产、销售、品牌和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从而促进农业企业和农户同步增产、增收,最终扎实推动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