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数字金融与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韧性提升
发布时间:2025-03-24 14:56:11

 

苏梽芳、王婷伟、白雨露、李嘉政(华侨大学)

《经济评论》 2025年第1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供应链韧性是制造业的“筋骨血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强调,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然而,当前我国制造业“卡脖子”问题依然严峻,部分重要供应链面临断点、卡点、堵点等现实问题,缺乏抵御外部突发事件冲击的韧性。因此,提升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韧性,是推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成科技强国的重要任务。

普惠金融不仅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从以往的实践来看,传统金融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瓶颈,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供应链系统承受风险冲击。此外,当供应链系统面临外部冲击时,金融机构与供应链上企业间的资金供需匹配时间较长,传统金融难以及时满足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金融需求。因此,亟需创新性的金融模式解决传统金融面临的困境。伴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发展的重大契机,数字金融应运而生。以便捷、普惠、智能化、成本低、效率高以及透明度高为特征的数字金融,能否有效提升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韧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现实问题。

目前,有关数字金融的影响后果研究、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激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且形成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两点薄弱之处:一是供应链韧性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现有文献对其内涵界定与维度划分尚未达成共识;二是鲜有研究关注到数字金融与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韧性之间的关联与传导机制,亟待相关研究进行补充。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金融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其有助于打破银企间的信息壁垒,降低信息不对称,缓解融资难题,为提升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韧性创造有利条件。因此,明晰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内涵,深入探析数字金融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韧性,有助于为推动数字金融健康发展、实现制造业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理论依据与经验支撑。鉴于此,本文将20112021年地级市数字金融指数与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匹配,深入探究数字金融对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韧性,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缓解融资约束以及降低财务风险三种渠道提升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韧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供应链集中度较高、供应商规模较大、金融监管水平较高的情境下,数字金融对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

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得到的政策启示如下:第一,进一步释放数字金融在提升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韧性方面的潜力,依托金融科技“赋能”供应链安全与稳定。一方面,相关部门应鼓励多元化的金融业态,为数字金融提升供应链韧性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应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技术打造供应链共享协同网络,打破供应链信息孤岛困局,以充分整合上下游企业的资源,进而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风险,为数字金融提升供应链韧性夯实基础。第二,以数字金融为突破口,推动供应链协同机制建设,重点在于从提高信息透明度、缓解融资约束以及降低财务风险三种途径提升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韧性。第三,根据数字金融影响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异质性制定差异化政策,实现精准施策。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供应链集中度、供应商规模以及金融监管方面的差异性,避免“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