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信息消费何以提升城市数字化绿色化协同绩效
发布时间:2024-12-05 09:18:18

 李强、唐幼明(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评论》,2024年第5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全球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在低成本优势逐步减弱背景下维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加快推动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是实现在转型过程中事半功倍的关键举措。但是,数字化与绿色化既可能相互促进,又可能相互牵制。数字技术在赋能企业绿色生产、政府环保监管的同时也存在耗电大幅增加的潜在风险,绿色转型目标激励全社会数字技术投资增加也需要置于成本利益的权衡之下,因此,数字化与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并不必然发生,而是需要深刻把握其中内涵主动推动协同发展。为此,202211月,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在河北张家口等10个地区开展了为期2年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围绕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传统行业双化协同转型等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2024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针对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明确提出需求带动技术转型、产业发展的要求与建议。实际上,在当前我国宏观需求结构中,消费取代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中,以信息产品与服务为消费对象的信息消费又与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探讨二者联系具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采用包含数字要素投入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定量评价城市数字化绿色化协同绩效,并利用20112019年全国城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探讨信息消费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绩效的影响,以及纳入消费规模扩张、结构升级与观念转变三个视角下的机制讨论,为推动我国双化协同政策实践提供决策参考。通过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结论:(1)就全国城市层面而言,在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创建背景下,信息消费能够显著提升城市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进而提升其数字化绿色化协同绩效;(2)机制分析表明,信息消费通过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就业结构升级以及公众环境偏好提升城市数字化绿色化协同绩效;(3)异质性分析表明,信息消费仅在环境规制较强、市场竞争较强、市场规模较大的城市发挥出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绩效的促增效应。

为优化双化协同政策措施,加快实现数字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城市信息消费配套激励政策,畅通需求牵引的技术创新、产业变革路径。一是积极探索信息产品创新活动与技术应用的配套产业政策,助力数字信息企业持续推进数字信息技术迭代升级,并为传统企业积极融入电子商务服务网络与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平台实现增效降耗提供必要的技术与融资支持。二是加强信息消费市场环境建设,进一步放宽信息消费市场准入条件,更大程度发挥需求牵引的市场选择作用,推动劳动要素从高污染行业向高端服务业转移,积极吸纳扩充城市高技能人才资源,助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三是加大低碳绿色消费宣传力度,提倡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新型消费观念,以高质量需求引导企业关注全过程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促进数字信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实施差异化的信息消费试点政策,构建共建共享的数字信息产业低碳绿色发展机制。一是环境监管偏弱地区应当明确提出信息产业的低碳绿色发展指引,推动环境政策与信息消费产业政策的组合实施,以政策压力倒逼数字信息产业吸纳周边地区绿色技术成果实现绿色化转型,着力破解数字技术部门能源消耗加剧的“锁定效应”。二是市场竞争不足地区需要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中高端产业投资吸引力,最终通过产业转移中的技术贸易及其溢出效应推动地区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升级。三是消费规模较小的后发展地区需要推动辖区村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释放广大农村地区信息消费潜力为辖区数字信息企业研发创新营造必要的市场空间。同时,积极争取财税政策支持引导数字信息企业关注居民低碳绿色消费需求,借助自身数字信息技术优势探索低碳绿色的数字技术,实现可持续的数字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