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官员家乡情何以促进家乡建设?
——企业投资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4-07-26 14:54:07

梁珊珊、杨秀云(西安交通大学)、安磊(重庆大学)

《经济评论》 2024年第4

 

官员家乡情结如何影响企业行为是重要研究议题。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决定了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少文献发现官员存在家乡情结,官员的乡土情结和家乡身份认同这类非正式制度同样会对资源配置产生牵引,影响其籍贯地企业的资本获得和进入退出行为。虽然学者们围绕官员家乡情结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的作用展开了讨论,但对官员家乡情结如何影响微观企业决策缺乏关注。本文尝试探讨官员家乡情结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以期在微观层面拓展官员身份认同和身份选择的经济后果。

从理论层面看,官员家乡情结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面临着官员家乡身份和职务身份双重约束,可能存在“身份认同”和“双向寻租”两类假说。“身份认同”假说认为,基于家乡身份认同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能够帮助经济主体获取更多有效信息,减少交易成本,企业更容易获得资源和投资机会。但由于声誉机制和信息优势的存在,因身份认同而产生的资源倾斜不会造成效率损失。“双向寻租”假说则认为,官员通过将资源向家乡企业倾斜获得选票支持和晋升激励;企业同样有可能通过利益输送换取资源倾斜,由此滋生腐败问题。尽管寻租行为也会使企业赢得资源获取优势,但因寻租行为而产生的寻租成本会抵消投资机会增多创造的价值,降低投资效率,甚至还会对企业投资支出产生负面影响。这意味着在不同假说下,官员家乡情结与企业投资之间的驱动机制可能迥然有别,官员家乡情结如何影响企业投资行为仍然是一个需要通过实证来回答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从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率两个维度检验官员家乡情结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以及异质性。我们发现:官员家乡情结对企业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并未对企业投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表明官员家乡情结更多源于身份认同。作用机制方面,官员家乡情结明显提高了企业债务融资规模,但未对企业融资成本产生显著影响,官员家乡情结主要通过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而非扭曲资本要素价格影响企业投资行为。异质性检验发现,官员家乡情结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因官员背景、企业特征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当官员具备中央工作经历、本地晋升时,官员家乡情结对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官员家乡情结对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和经营绩效更好的企业中。

本文的研究结论隐含的启示有:(1)家乡身份认同对经济社会运行产生影响。与长期以来的农耕文化相呼应,家乡情缘是每个人挥之不去的烙印。政府官员愿意回报家乡,表现为官员家乡情结,本文的研究亦从微观层面印证了这一现象。因此,深层次解析文化因素的潜在作用,有助于准确把握企业经营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2)合理运用和发挥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本文证实了官员家乡情结会影响企业投资规模,但并未发现官员与高管利用家乡网络关系进行寻租导致企业投资效率损失的存在证据。未来可以从完善权力清单制度入手,厘清“亲”和“清”的边界,实现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的融合互补,为构建和谐政商关系保驾护航。(3)完善企业的投融资环境,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市场投资机会,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尽管本文发现官员家乡情结会通过影响企业融资可得性而非扭曲资本价格作用于企业投资,但客观来讲,这种影响仍然只是局部的,是否符合经济社会整体运行效率最大化目标仍有待更为深入的讨论。针对现存的企业融资难题,应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企业的投融资环境。其中,至关重要的是消除信贷歧视,摆脱传统依靠“关系”借贷的困境,发挥市场在信贷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有效对接企业的实际资金需求,引导有限信贷资源在不同领域、地区和企业之间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