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有智(东南大学)、张晓兰(国家信息中心)、刘欣(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新质生产力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基于共享发展视角》,《经济评论》
2024年第3期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力、生产资料、生产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内涵包括了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三大要素“质”的变革。企业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主体,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社会整体新质生产力提升的重要路径和关键步骤。与此同时,企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居民初次分配的重要主体。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在微观层面反映了初次分配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是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反映,是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程度的重要表现。因此,由于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涉及新质劳动力、新质生产资料和新质生产对象培育及其优化组合,在这个过程中是否能够改善企业内部员工与管理层的薪酬差距,从而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富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现有学者对新质生产力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总体上看,已有研究主要从理论角度对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特征和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相对缺乏,也尚未指出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否影响以及如何作用于内部薪酬差距。基于此,本文从微观企业视角出发,采用2011—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企业内部管理层与员工平均薪酬差距的影响。本文的潜在创新在于:首先,从微观视角出发,对企业层面的新质生产力进行测算。其次,为新质生产力在微观层面产生的影响提供了实证证据。最后,验证了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补充和扩展了关于企业薪酬差距、员工就业的相关文献。
为测度企业层面的新质生产力,本文使用熵值法构建了测算指标体系。指标从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三个视角出发,综合考虑了新质劳动力、新质生产资料和新质生产对象等实体性要素,以及新技术研发、生产组织和数据要素等渗透性要素。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内部管理层与员工平均薪酬差距。降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作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方面,本文结论支持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助力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降低国有企业和高管超额薪酬较高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作用更加明显,但会扩大设立数字技术管理岗位企业的内部薪酬差距。潜在机制讨论发现,新质生产力主要通过改善行业整体经营水平、提升员工权利、制约管理层权力,缩小了企业内部管理层与员工的平均薪酬差距。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我们为国家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更好地培育和发挥新质生产力的积极作用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大力倡导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对降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作用,以助力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政府应更加注重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培育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企业也需深刻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形势下企业成长的必然选择。第二,优化提升新质生产力关键要素的配置组合,以数字技术、高素质劳动力等为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助力。政府可采取增加教育投入和完善培训机制等措施,引导劳动力融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企业也需重视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员工的素质提升,以适应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第三,根据企业特质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预防新质生产力可能带来的新问题。政府应关注非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警惕新质生产力产生的新垄断问题;企业也应持续改善内部治理,通过内部权力平衡和收益共享等措施,为新质生产力积极效应的发挥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