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出口经验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发布时间:2024-05-22 15:43:54

 

李卓派(复旦大学)、彭杰 黄新飞(中山大学)

《经济评论》2024年第2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经济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进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已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同时,中国的双向直接投资也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国门,投资于海外市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然而,近年来全球化进程放缓,贸易摩擦频发成为新的挑战。世界贸易增速逐渐放缓,多国相继实施贸易限制措施,导致全球贸易体系面临巨大不确定性。中国企业面临的海外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而提升,需要更加灵活的应对策略来保障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本文聚焦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OFDI)这两项重要的企业国际化方式,从企业的角度探究其进入海外市场的模式,以及信息不对称在其中的作用。本文提出:企业渐进式国际化的优势在于早期出口经验获取了市场信息,降低了后续在同一市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具体来说,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信息不对称和企业预期的异质性企业模型来解释出口经验对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作用:企业未进入市场前,无法准确估计海外市场需求,一些有能力在出口中获利的企业由于担心潜在的损失风险,选择不进入市场。理论推导表明,如果企业采取先出口后投资的渐进国际化方式,东道国的出口经验有利于提高企业预期的市场平均收益,从而降低对外直接投资的门槛,出口经验带来的额外收益来自其提供了市场信息,即“信息效应”。

进一步地,实证检验部分,本文匹配企业层面的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数据,验证了理论推导的结论,即出口经验显著提高了企业在东道国后续投资的概率。本文选取的出口经验为企业首次在该国投资之前的出口经验,排除了逆向因果的问题。除此以外,本文发现出口经验在企业更加需要市场信息的场景中更为有效,这与本文提出的“出口经验提供了市场信息”相关联。具体来说,出口经验促进了企业贸易型与研发型投资,这两类投资相对来说更加获益于企业早期出口提供的市场信息。有大量文献对贸易平台型OFDI进行研究,这类投资是出口贸易的“桥头堡”,与出口贸易的联系紧密。而制造型投资并不显著受到出口经验的影响,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长期作为“世界工厂”,本土生产具有成本优势,优于将制造基地转移到国外,从出口贸易转移到海外生产的情况较少,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逐渐转移向更具成本优势的东南亚等国家,这种转移主要考虑的是成本节约,出口经验难以对该类投资提供足够的信息。另外,本文发现出口经验促进企业绿地投资而非跨国并购,这也是证明出口经验“信息效应”的关键证据,企业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入市场,可以直接利用被并购企业的销售网络等本地资源,不必通过出口了解海外市场信息;而企业在绿地投资时缺乏对当地市场的了解,此时出口经验将提供市场信息。

除信息效应外,本文讨论了出口经验的异质性影响,发现国有企业不依赖出口经验就直接以投资的方式进入东道国,体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民营企业则更加依赖出口经验来降低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本文还探索了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发现企业较少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前存在出口经验,这一现象意味着“一带一路”倡议为企业提供了国家背书,降低了投资风险。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要巩固出口大国的地位,优化出口国际市场布局,充分发挥已有出口经验在拓展新兴市场中的作用,要重视已有较多出口经验的海外国家,可以在当地或者临近地区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具体而言,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在这些国家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或者销售网络,以提高企业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其次,政府可以打造出口企业的综合性交流平台,促进本地企业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市场信息共享。这一政策措施可以通过建立行业协会、举办贸易展览会和商务洽谈会等形式来实施。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贸易政策解读等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国际市场动态。这样的政策举措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对能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作为与上述政策理念一致的政策试点,已经在一些地区得到了初步实施和验证。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对这些试验区的支持力度,通过总结和借鉴试验区的经验,推动类似政策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以促进中国出口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