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婷婷(西南财经大学)、张立光(四川农业大学)
《经济评论》2024年第1期
在全球气候持续恶化的背景下,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所传递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受到国际社会的推崇。相比发达国家,中国的ESG信息披露制度有待完善,不仅未建立体系化的ESG信息披露框架和披露标准,也未实施强制性的ESG信息披露政策。在ESG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公司的ESG信息披露水平有待深入研究。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准入制度的深化改革,中国A股部分上市公司于2018年6月正式纳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新兴市场指数(以下简称A股纳入MSCI指数)。MSCI指数是全球机构投资者采用最多、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基准指数,中国A股纳入MSCI指数标志着中国A股的开放迈出重要一步。A股纳入MSCI指数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直接接轨,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重大突破。随着A股纳入MSCI指数,境外投资者成熟的ESG投资理念能够树立长期价值投资的导向,引导我国投资者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基于此,我们提出研究问题:资本市场开放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公司的ESG信息披露。
本文以2015—2020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A股纳入MSCI指数对公司ESG信息披露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A股纳入MSCI指数以后,公司显著提高了ESG信息披露水平,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实地调研以及同上市公司进行ESG信息的积极沟通是A股纳入MSCI指数促进公司ESG信息披露的主要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A股纳入MSCI指数对公司ESG信息披露的促进作用在海外经营收入比例高的公司、民营企业、信息环境差以及境外投资者未持股公司中更加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A股纳入MSCI指数可以缓解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公司的融资约束。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首先,聚焦ESG信息披露,不仅为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对公司公开信息披露的积极作用提供了证据,而且丰富了公司ESG信息披露研究。其次,从境外投资者的信息沟通渠道深入揭示了境外投资者促进公司ESG信息披露的作用机制,挖掘了境外投资者发挥作用的新机制。再次,从上市公司的非财务信息披露视角,为中国A股纳入MSCI指数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拓展了中国A股纳入MSCI指数的经济后果研究。最后,在我国缺乏强制ESG信息披露政策的背景下,本文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引入的境外投资者所发挥的信息沟通作用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机制,推动公司ESG信息披露水平的提升。因次,本文为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对外开放的继续推进提供了实证证据。
基于研究发现,本文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首先,中国应该积极推进A股资本市场开放的进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鉴于中国A股纳入MSCI指数的信息促进效应日益显现,在考虑风险的基础上,政府可以积极丰富外资引入机制,接纳更多的境外投资者,正确引导和实现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其次,政府监管部门需完善中国的ESG信息披露制度。目前,中国鼓励公司进行ESG信息披露,但未实施强制性的ESG信息披露政策,公司很可能进行策略性披露,包括选择性披露、延迟披露ESG信息等。中国也未制定较为统一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导致中国公司的ESG报告形式多样,可比性较差。因次,政府监管部门需逐步颁布强制性ESG信息披露政策,并制定统一的披露标准。最后,公司应意识到ESG并不是公司的负担。在“双碳目标”下,公司积极参与ESG实践可以实现公司与社会的双赢。为了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公司应将ESG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决策中并提升公司的ESG信息披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