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数字化转型重塑了企业地理格局吗?
——基于上市公司异地投资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26 19:33:54

马为彪(安徽工业大学)、吴玉鸣(华东理工大学)

《经济评论》2023年第6

 

近年来,数字经济被广泛认为是继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以后的全新经济形态,是新时期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年)》中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占GDP比重39.8%,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数字经济正全面融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信息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沟通效率的快速提升,使得我国正依托数字经济由地理空间走向万物互联的网络空间的新时代。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辐射范围和影响程度重塑着中国区域经济空间格局。

纵观历史,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会导致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形成集聚与分散的动态变化,引起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呈现一系列新的特征和变化。数字经济所催化出的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弱化了要素禀赋和地理环境对企业区位选择的限制,所带来的信息瞬时和超远距离传递释放了受制于空间和地理距离的要素和资源,使得数字经济正成为重塑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重要力量。

随着数字技术与传统企业的深度融合,要素自然禀赋和地理位置对企业区位选择的约束不断弱化,推动企业实现跨区域投资、流动和迁移,并形成新的经济地理格局。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跨地区投资的影响和内在机制,对于优化区域经济地理布局、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深入探讨数字经济能否重塑我国的经济地理格局,本文以上市公司子公司跨区域投资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层面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地理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异地投资数量和投资距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数字化水平越高,越能促进企业异地投资。基于股权性质、产业类型和规模大小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异地投资的正向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中更加显著。影响机制表明,缓解企业信息不对称和提高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是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异地投资的有效路径。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空间距离依然是制约企业异地投资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异地母子公司距离在1500公里以上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异地投资的提升效应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此外,数字化转型能够助力企业突破省级行政边界进行异地投资,但也促进更多投资机会流向中心城市。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要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跨区域投资。对于企业而言,要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为传统业务插上云翅膀,持续为企业的成长提供新动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要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把数字技术打造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核心动能。数字化转型依赖于良好的软硬件数字基础设施,但由于地区间数字经济发展存在差距,数字鸿沟导致数字经济不能完全发挥网络效应、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对于政府而言,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弥补区域间数字基础设施的差距,并通过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企业数字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鼓励企业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

第三,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中心城市在吸引外来优质资源发展自身的同时,也要避免过度拥挤,适当向外围城市转移与中心城市不相容的产业,积极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推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外围城市要找准自身产业定位,主动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积极发挥比较优势,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以此吸引外来资本的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