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政府信息公开对企业家活动配置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26 19:31:45

 

于文超 刘丽 陈刚(西南政法大学)

《经济评论》2023年第6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成为当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动力变革的政策着力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明确提出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弘扬企业家精神”“在民营经济中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等内容。现有文献认为,企业家才能既可以配置到创造财富的生产性活动,也可以配置到分配财富的非生产性活动,但这两种活动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经济后果。因此,如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激励企业家才能更多配置到生产性活动之中是学者们关心的热点话题。

政府信息公开既是优化营商环境、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有效路径,更是创新政企互动机制、增强企业家创新活力和创业动力的重要支撑。理论上,政府信息公开能通过预期效应规范效应改善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其中,“预期效应”是指政府信息公开能减弱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政策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的政策获取和解读成本,促使企业准确预期政策执行效果和实施力度。“规范效应”是指政府信息公开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政府监管行为,提高政府监管规范性,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减少市场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既然政府信息公开能产生预期效应规范效应,那么,这两种效应将如何影响企业家时间在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活动之间的配置(后文简称企业家活动配置)?这是本文关注的基本问题。

本文基于三期中国私营企业调查(CPES)数据,利用企业家生产性活动与非生产性活动时间的比值、差值刻画企业家活动配置情况,从民营企业家活动配置的视角评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经济后果。结果表明:(1)政府信息公开促使企业家花费(相对)更多的时间开展生产性活动,且这一积极效应主要体现在中小型企业之中,但政府信息公开没有显著减少企业家开展非生产性活动的时间。(2)机制分析表明,当营商环境优化政策实施未显著减少企业面临的政策信息不对称或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时,政府信息公开促进企业家生产性活动的效应更强。(3)基于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政府信息公开水平越高,企业面临的政策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企业对政府监管效能的评价越高。上述结果意味着,政府信息公开主要通过缓解政策信息不对称(预期效应)、提高政府监管效能(规范效应)两种机制影响企业家活动配置。

本文的政策含义体现为:第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实践将促使企业家才能更多配置到生产性活动之中,使得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从而为增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提供制度保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经营活力奠定微观基础。第二,政府信息公开能有效弥补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政企沟通、政策性资源获取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劣势,为不同规模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中小型民营企业可持续成长。第三,增强政策透明度、构建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机制能够稳定民营企业的政策预期,缓解民营企业面临的政策信息不对称。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能弱化民营企业避险动机,节省企业家协调内外部环境而花费的时间,激发企业家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增强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第四,规范政府监管行为能提升政府监管公平性与政府服务质量,减少政企互动过程中民营企业开展的非生产性活动,促使民营企业合规经营,利用有限的生产性资源改革发展、转型升级,不断提升自身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