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碳税还是碳排放权交易:“双碳”目标下的宏观经济稳定与碳减排措施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25 11:20:16

 

肖祖沔 彭红枫 尹智超 王文浩(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双碳目标下的宏观经济稳定与减排措施研究》,《经济评论》2023年第5

 

减少碳排放,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碳中和意味着人类活动引起的净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目前提出的有关碳中和在技术上的实现方式主要为: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例如加大风能、水能、光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从根本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是吸收与固定,通过自然碳汇,比如植树造林、退田还湖等方式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或者通过碳捕捉、碳封存(CCUS)等负排放技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从二氧化碳排放的各个阶段目标来看,国内学者大致将实现碳中和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20202030年实现碳达峰,主要依靠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碳排放;20302045年进入碳排放下降阶段,形成新的能源结构体系;20452060年实现碳中和,重点在于负排放技术的应用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固定与吸收。

我国已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但是否应开征碳排放税仍饱受争议。碳排放税因其实施简单而被视为有效的碳减排手段,并备受关注,但易引发对市场扭曲的担忧。与之相对,碳排放权交易灵活性更高,能够最小化碳减排成本。然而,哪种政策更胜一筹尚无定论。在评估这两种政策时,学者们注重碳减排效果、成本效益、公平性和可行性等方面的表现。在执行层面,碳排放税稳定价格、可预测的特征有助于企业长期投资和创新,而碳排放权交易则为市场参与者调整碳减排成本提供更大空间。在政策规则设计方面,碳排放税简单明了,易于监管执行,但碳排放权交易允许企业根据需求调整排放规模,实现更高效益。此外,有学者认为碳排放税效果未必显著,甚至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产生反效果。不同碳减排政策措施下宏观经济的波动状态与福利损失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通过比较碳排放税和碳排放权交易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评估二者政策效果的差异,为制定合理的碳减排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在一个开放经济动态一般均衡框架中刻画了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积累的动态过程以及碳排放在企业生产、家庭效用两个维度上产生的负外部性。本文将大气碳均衡与宏观经济均衡统一至环境-经济动态系统之中,利用脉冲响应分析和福利分析的手段,详细探讨了碳排放税与碳排放权交易两类政策措施实施下宏观经济的波动状态与福利损失情况,并对比了二者的碳减排效果,分析探讨碳减排措施的选择。针对有无碳减排措施时模型稳态之间的比较静态分析发现:碳减排措施会附带经济代价,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稳态值在实施碳减排措施后产生了负向偏离。但是,碳减排带来的负外部性消减能够提高经济整体福利水平,并且碳排放交易机制能够比碳排放税带来更大的福利增益。同时,脉冲响应分析结果显示,在外生冲击下,碳排放交易制度比碳排放税更有助于宏观经济稳定。

为更好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现短期中碳减排的经济代价与长期中经济整体福利水平增益之间的平衡,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应继续扩大和深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覆盖范围和深度,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同时,为了提高市场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需要在制度设计、市场监管、信息透明度等方面持续优化。二是充分发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为了能够真实反映碳排放的社会成本,需要进一步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在碳价格发现方面的作用,这不仅可以引导企业减少碳排放,还可以为碳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提供一个可靠的价格基准。三是发展碳排放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基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设计和发展碳期货、碳期权等金融衍生品,这些产品可以帮助企业锁定碳减排成本、进行碳风险管理,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进一步提高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和深度。四是强化环境风险管理。在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提高企业和社会对环境风险的认识,促使企业将环境因素纳入决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