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城市群能否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
发布时间:2023-09-22 08:54:46

 

刘依凡 于津平(南京大学)、杨继军(南京财经大学)

城市群空间集聚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经济评论》2023年第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城市群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通过综合运输网络将核心城市与中小城市联结,能够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对接与完善。与此同时,城市群空间集聚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强化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同时,吸引全球资源要素集聚,增强国际国内市场联动。由此可见,城市群开放程度越高,产业分工水平越强,因而城市群是推动外贸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实现贸易强国战略的助推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率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使我国东部地区得到迅猛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形成了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的区域新格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即东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

为深入探究城市群能否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本文以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探索。研究发现,城市群空间集聚有助于提升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并包含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两种渠道。一方面,城市群空间集聚不仅能够带来知识、技术、信息的快速融合与交流传播,使企业更易获取新思想、新技术,激励其在模仿中增强自身能力,研发新的产品设计和更有效的销售、运营策略;而且能形成空间功能分工格局,促使小城市的企业借用大城市的商业服务、大城市的企业借用小城市的规模,进而强化城市与城市间、企业与企业间的有效分工,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发展具有异质性,在城市群空间集聚前期,优胜劣汰机制作用显著,形成高生产率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和在位优势与新进企业开展技术角逐的局面,产生生产率溢价;在城市群空间集聚后期,随着空间集聚程度的不断深化,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决策趋于稳定,竞争逐渐放缓,城市群内部由产业空间升级转向产业价值链升级,而生产率溢价和价值链升级均促进了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群空间集聚能够显著促进一般贸易和混合贸易企业、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国家级城市群和国家二级城市群内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得到上述研究结论的支持,本文认为以下几点政策涵义值得关注:

第一,应当坚持系统性”“综合性的城市群治理政策。通过加强城市群分类治理精准性,在分类治理中将四个专项+综合融会贯通。在综合治理的前提下,对各城市群进行精细化政策设计。各级政府应当进一步构建城市群网络体系,通过依托发达的交通网络突破城市与城市间的边界阻碍,使城市与城市间能够交流互通,进而降低企业的贸易成本,实现城市群内部经济大循环。

第二,应当加强中心城市的领军作用,注重城市群功能分工效应,明确竞争效应内涵。在知识、技术、信息的快速融合与交流传播下,通过研发创新激励作用,以榜样精神调动内部城市发展动力。基于城市群地域特色创新产业链,加强各区域创新资源共享,实现科技创新载体联合共建。通过加强城市群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便捷的城市间交流与贸易网络畅通规模借用和功能借用渠道。注重城市群内部竞争效应,明确竞争并不一定阻碍技术进步、城市发展。

第三,应当依据企业性质、地区性质以及城市群自身性质因地制宜制定治理方案。城市群发展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异质性,围绕《中国制造2025》要求,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借助空间集聚效能着力提升制造业整体素质、创新能力。应当明晰城市群发展规律和各城市之间的层次地位、空间规模、职能组合、联系强度和布局形态,分类制定空间优化与资源配置政策,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集聚和疏散,指导区域性设施支撑体系的规划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