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 金振 谢雁翔 张潇匀(南开大学)
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是助力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举措。增值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对于现行税收体系十分重要。在历次税制改革中,增值税的调整方向均是改善增值税税收中性,避免税收征管阻碍资源配置、扭曲市场经济。然则现行增值税设计中返还链条不畅,极大地扭曲了税收中性原则,并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依托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为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负担,《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2018年退还部分行业增值税留抵税额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70 号)规定,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和电网企业的增值税期末留抵税款予以退还。留抵退税改革旨在解决留抵税款占用导致的企业经营活动扭曲,补齐现代增值税制度建设中留抵不退的短板,有利于发挥增值税税收中性的特点。通过留抵退税改革,企业不仅在存量角度获得了直接的留抵税款返还,激活了长期沉淀资金,还在增量角度改善了对投资活动的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在大力提倡发展全要素生产率的背景下,我们进一步探讨留抵退税改革是否切实发挥畅通增值税返还链条的作用,是否有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不仅能够从理论上丰富税收中性原则下增值税改革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文献,而且能够从实践层面为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以及引导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提供参考。为此,我们选取2013—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留抵退税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得到了如下研究结论:(1)留抵退税改革有助于发挥增值税税收中性的特点,提升试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2)留抵退税改革主要通过技术进步率和规模效率而非纯技术效率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其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研发投入增加、人力资本升级、投资规模扩大以及投资-投资机会敏感性的提升。(3)当试点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较高和税收征管较强时,留抵退税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通过上述的研究结论,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政策启示:
第一,从增值税税制改革的角度来看,应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传统观点认为,增值税具有转嫁性的特点,不会构成企业纳税负担,但实践中销项税与进项税发生时间不统一,特别是以新兴企业为代表的“高进、低销”型企业积存大量的留抵税款,为企业带来沉重的税负压力。留抵退税改革减少了企业的资金占用,促进技术设备升级和投资规模扩大,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现阶段改革中仍存在退税门槛较高、退税范围偏窄以及退税期限较长等问题,阻碍增值税返还链条的畅通,违背增值税税收中性的原则。因此,在后续改革中应逐步降低退税门槛、扩大退税范围以及缩短退税期限,在完成税收征管目标的同时帮助企业卸下税收留抵的沉重负担。第二,从税收营商环境的角度来看,应进一步提升税收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根据世界银行《2020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国在世界营商环境中位列第31,但在纳税指标中仅位列第105,特别是增值税退税申报时间等分项指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增值税留抵退税改革不仅是深化现代增值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还是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税务机关应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降低留抵退税行政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完善事中和事后管理条款,在确保税收监管目标实现的同时降低实体经济的税负压力,增强企业全球竞争力。第三,从企业内部治理的视角来看,应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组织架构,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随着留抵退税改革的逐步推进,退税资金有助于纾困企业融资难题,赋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然而现金是最容易被滥用的流动资产,企业应谨防自由现金流增加引发的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最大限度地提升退税资金的利用价值,依托融资环境的改善,优化内部管理组织模式和架构,完善激励与监督机制,以创新发展为导向合理配置退税资金,使落袋资金发挥精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