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中小银行发展能够有力推动共同富裕吗?
发布时间:2023-04-27 14:52:35

 

赵家悦 郜栋玺(中山大学)

《中小银行发展、要素禀赋结构与城乡收入不平等》,《经济评论》2023年第1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的当下,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然而随着经济日益增长、人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在社会公平方面的问题却日渐突出,尤其是城乡发展面临着严重不平衡的结构性困境。从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情况来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1999年的2.65倍一路飙升至2009年的3.33倍,表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尽管在全国脱贫攻坚战的巨大努力下,城乡收入差距自2013年开始有所下降,但回落速度非常缓慢。此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是,虽然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两者的绝对水平差距依然悬殊且仍在不断扩大。横向对比来看,截至2021年,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仍高达2.50,远超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同期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在缩短城乡收入差距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城乡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仍是我国政府和社会所面临的一道重大难关。

  在我国,由于银行业在金融制度安排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且银行体系内不同规模的银行在信息甄别、服务特性等各个方面差异巨大,银行业的规模结构在整个金融结构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金融资源配置也必定会对城乡收入分配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着眼于银行业结构,采用省级层面的平衡面板数据,对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展开深入的探究。本文希望回答如下几个重要问题:银行业的结构变动如何影响居民收入在城乡之间的分配?这一影响在不同地区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如是,其背后的决定因素又是为何?探究上述问题不仅是对我国贫困和分配不均问题的回应与重大关切,也是对金融体系发展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后果的一种重要探索,对于更好地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进而促进共同富裕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通过本文的实证检验,我们得到了如下重要发现:首先,银行业结构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呈现一种U型的非线性效应。其次,为了挖掘该非线性结果背后的成因,我们进行了地区异质性考察,结果表明二者关系在不同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要素禀赋结构在银行业结构与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关系间发挥了重要作用——验证了这一非线性关系以及地区异质性主要来源于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当我国的要素禀赋结构中劳动禀赋重要性占主导地位时,中小银行发展会对城乡收入不平等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演进,当我国经济社会中资本禀赋的重要性大大提高时,大力发展中小银行并非解决城乡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占优决策,因其一定程度上使得更多资本与财富流向城镇富裕阶层,从而加剧了城乡居民间的收入不平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结论,在政策方面可能具有如下重要的理论启示:

  第一, 在现阶段,我国仍然需要大力发展中小银行,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地区相应的政策配套需有所差异。如在西部地区,劳动禀赋相对更多且资本较为稀缺,那么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当地中小银行的发展,引导中小银行的金融资源和贷款更多流向当地中小企业和农村居民,通过信贷利率优惠、政策补贴等予以激励。但在东部地区,可能需要更兼顾资本市场的发展,通过扩大直接融资市场的规模,弱化并分散银行信贷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换言之,对于资本禀赋相对发达的产业和地区,可以鼓励扩大直接融资市场规模和拓宽融资渠道;而对于劳动禀赋相对发达的产业和地区,应当更注重中小银行发展以及相应政策激励。

  第二, 在银行业结构演变的过程中,我国需要对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了要素禀赋结构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如若脱离要素禀赋结构去探寻银行业的结构性变动带来的经济后果可能并不合适,这也是已有研究难以取得一致结论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剖析不同结论背后蕴含的经济逻辑同样会造成一定阻碍。故我国需要更多地关注要素禀赋结构在经济转型时期的可能变动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如此才能对症下药,制定更合理的政策提升收入分配公平性,向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迈出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