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产业政策、技术创新与中国工业发展质量
发布时间:2022-11-22 15:05:14

 

付晨玉 田野 叶晓东(湖北经济学院)、杨艳琳(武汉大学),《经济评论》2022年第6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研究工业发展质量的核心影响因素对推动十四五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创新被视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然而,创新的源泉不仅有技术因素还有制度因素,有效的产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中国工业顺利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因此,产业政策对工业发展是否有效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产业政策以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值得研究的问题。

通过梳理现有文献,我们发现目前研究产业政策、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质量三者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少,特别是没有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视角分析工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这使得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和作用机制不明确,不便于制定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而且,产业发展具有阶段性,对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与时期选择关系的研究较少,这使得不同工业化阶段中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差异被忽视。因此,本文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进程实践,理论分析了产业政策、技术创新与工业发展质量的关系,并使用产业政策文本数据与1997—2019年的省级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基于双轮驱动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思想,研究产业政策和技术创新对工业发展质量的影响机制和影响效应;二是抓住工业发展阶段性特征,将工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工业化进程联系起来,并深入研究工业发展质量创新效应的阶段差异;三是手工收集整理中央和地方政策法规文件数据,根据政策法规文件的具体内容将其分别识别为选择性产业政策和功能性产业政策,并进一步分析工业发展质量的创新效应在不同类型产业政策作用下的差异。

本文研究得出,产业政策整体以及选择性产业政策、功能性产业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与发展政策等各类型产业政策均可以直接促进工业发展质量提高,也可以通过激励技术创新间接促进工业发展质量提高;各地区工业化进程存在较大阶段差距,导致工业发展质量的创新效应具有阶段异质性,在工业化中期前半阶段以前,工业发展质量的创新效应主要来源于技术创新单轮驱动,而在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以后,工业发展质量的创新效应来源于产业政策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工业发展质量的创新效应在不同类型产业政策作用下存在明显差异,相较于选择性产业政策,功能性产业政策更有利于促进工业发展质量提高。

因此,为在工业化后期更好地促进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本文建议应进一步协调好产业政策、技术创新与工业发展质量的关系: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相互协调、共同发力的创新体系,完善激励技术创新和促进有效竞争的产业政策体系,坚持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构建以功能性产业政策为主的产业政策体系,加快推动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功能性产业政策转型,进一步细化功能性产业政策措施,完善产业结构与发展政策,以切实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根据各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分类施策,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创新引领作用,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以缩小地区差距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