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2-10-10 09:46:37

 陈丽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评论》2022年第5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率先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志就是各产业的层次不断提高和现代产业部门不断成长为主导产业。但目前中国产业发展仍存在重复布局现象突出、产能利用率偏低和技术约束愈发明显等问题。已有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是其他产业生产活动的重要中间投入品,其实质是生产活动向价值链上下游环节的延伸,对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不可贸易性、不可储存性、需面对面交流等传统特征的深刻改变,导致其将在更大程度上突破服务市场的时空界限,更广泛地服务于其他产业部门。即生产性服务业在地理空间上形成联结关系,会缓解落后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水平不高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有利于引领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因此,如何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成为本文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首先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从时空两个维度探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的网络特征。发现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强度逐渐提升,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强度呈东、中和西部地区依次递减;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可分三个功能位置,分别是首属人位置、谄媚人位置和经纪人位置。其次,本文采用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机制检验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通过促进科技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和增加服务需求途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对于异质性,分地理位置检验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推动了东、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且对东部地区的作用效果更大,但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影响不显著。基于细分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发现,除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空间关联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效果不明显,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空间关联对产业结构优化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本研究的启示如下:第一,各地区应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达地区稳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经济欠发达地区则集中资源发展农业和制造业,进而有助于形成地区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第二,加快提高地区间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强度,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和服务需求增加的正向作用,这有助于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进一步发挥东部地区优势,充分利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带来的区位优势,与中、西部地区形成区域相互联合的发展模式,实现全面的产业结构优化。第四,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具体举措是重点和优先政策支持发展技术和信息密集度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