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10 09:45:19

 

斯丽娟 汤晓晓(兰州大学),《经济评论》2022年第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而要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分明显。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农村居民高收入组与低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8.2:1,农村居民内部收入不平等的现象尤为突出。因此,避免农户内部收入差距过大,让低收入者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首次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单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强调了金融服务对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有力支持。随着大数据、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推广及应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快速提升,为优化农村内部收入分配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内部的收入不平等有怎样的影响?低收入农户群体是否因为缺乏数字技术知识和金融素养造成了数字鸿沟?如果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显著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其影响机制是什么?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本文使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编制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衡量农户所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基于2016年、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将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微观数据库中的个体特征及家庭特征相匹配,采用Kakwani指数和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得到如下研究结论:第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显著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第二,在数字普惠金融三个维度的作用分析中,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农户收入不平等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覆盖广度的影响程度大于数字化程度,而使用深度的影响不显著。第三,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农户面临的信贷约束、提高农户获取各种互联网信息可得性,进而降低其收入不平等。第四,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分区域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分户主教育程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户主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庭的收入不平等缓解效应更显著;分不同类型收入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工资性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更大;分农户职业类型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纯农业型和纯非农业型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更大。

以上实证研究结论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缓解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一是增加对农村地区低收入和弱势群体政策上的倾斜和帮扶,夯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进一步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农民增收的顶层政策设计和收入分配体系,持续优化农村地区的金融环境,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的长尾优势,充分发挥其在缩小农户收入不平等方面的数字红利作用。二是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与教育水平的协同效应,提升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进一步增强农村教育事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特别是注重低收入阶层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居民的人力资本提升,充分发挥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是加大农村偏远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各类数字普惠金融业务深度发展。持续完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网点、终端和网络硬件建设,同时进一步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度渗透发展,深化农户数字普惠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