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贸易便利化与中国企业创新:从国内研发到专利出海
发布时间:2022-06-17 15:11:57

 

赵忠秀 李泽鑫(山东财经大学),《经济评论》2022年第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通过引进前沿国家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夯实创新实力,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持续迅猛增长。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高达149.7万件,同比增长6.9%,专利申请授权量连续多年领跑全球知识产权领域。然而,在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和产品、技术、标准“走出去”的进程中,企业面临的国际专利壁垒愈发增多,可供借鉴的现成经验与技术越来越少。在尖端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制造等领域,仅凭借“后发优势”轻松摘下发达国家科技树上“低垂果实”的创新方式难以为继,中国从创新追随者到同行者乃至领跑者的角色转变面临诸多障碍。因此,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不仅需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以创新驱动赢得“发展主动”,还要求企业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基础上预先布局海外专利保护网络,拥有一定数量且布局合理的有效海外专利,做到专利先于产品“出海”。

2019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化改革开放,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贸易环境。2020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再次指出,“我们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的关键,贸易便利化改革包括降低运输成本、便利交通基础设施与提升物流服务质量等,可以大幅提高货物流动效率、节约企业贸易成本与产品交货时间。在当前全球关税削减空间受限的现状之下,如何通过提高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引导当地企业创新能力升级与海外专利布局,是现阶段深入推进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培育企业国际竞争新优势亟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有鉴于此,我们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了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贸易便利化水平,并以2000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贸易便利化对企业国内外专利申请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中国贸易便利化综合水平稳步提升,城际间差距逐渐扩大,呈现出“东高西低”与“南高北低”的态势;(2)贸易便利化有助于促进当地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其影响效应在非国有企业、非中心城市和中高技术产业中更为突出;(3)进一步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显著促进了以《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衡量的中国企业海外创新,该创新效应随专利类型和行业创新强度的不同而异;(4)渠道分析表明,中间品进口引致的技术溢出效应和出口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导致的门槛效应是贸易便利化提高本地企业创新水平的重要作用机制。

研究具有以下启示:一是积极推动贸易便利化措施落地见效,激发外贸市场活力。中国亟须切实可行的贸易便利化措施来促进当地企业积极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降低与货物贸易有关的交易成本。二是推动中国专利申请从数量到质量、从国内研发向专利出海的转变。中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存在专利数量与质量不平衡的问题,这部分反映了中国的“专利泡沫”与“创新假象”,当地政府不仅需要鼓励企业在掌握前沿核心技术的基础上预先布局海外,还需要关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量质齐升。三是企业应当深刻认识到全球竞争的法律风险,提高海外专利储备和自主创新能力。大部分公司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都绕不开其他公司掌握的专利或核心零部件,只有熟悉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实现竞争双方专利有效量的势均力敌才是中国企业应对突发性国际专利壁垒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