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惠人及己:对外援助与企业“走出去”
发布时间:2022-04-18 14:06:05

 

张克中 张文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经济评论》2022年第2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这说明我国当前经济开放领域还存在诸多风险和挑战,推动企业出口和对外投资稳步增长仍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问题。对外援助是推动企业出口和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欧美传统援助国通常会在援助合同中附加隐形合约,受援国要以出让国内市场为代价,将援助资金用于购买援助国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将援助国与受援国的经济利益绑定。但中国对外援助与欧美传统援助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始终坚持在对外援助的过程中不附加任何条件,强调要建立长期的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由于援助模式的差异,我们可能需要进一步理解中国对外援助推动企业“走出去”的内在机制。

事实上,企业能否顺利进入受援国市场还取决于受援国市场能否接纳来自援助国的商业活动,如果受援国民众对援助国海外国家形象持积极正面的评价,这对企业“走出去”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外援助是改善海外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较早的理论研究表明对外援助会使受援国对援助国产生友善效应,后续研究发现对外援助能够帮助援助国在受援国建立积极的国家形象。因此,以国家形象为核心的软实力因素可能是中国对外援助推动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原因:一方面,中国对外援助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前提,没有附加任何政治条款,有助于帮助中国建立积极国家形象;另一方面,中国对外援助以“项目制”形式开展,通过项目建设来改善当地经济环境,具有较高的凸显性,更有助于帮助受援国民众形成对中国的积极印象。

本文基于中国对外援助的客观事实考察了对外援助对企业出口和海外投资的影响。首先,本文研究发现中国的对外援助增加了企业的总出口,将出口商品按照联合国统计局制定的广泛经济类别(BEC)划分为资本品、中间品和消费品后,发现中间品出口显著增加,资本品出口没有变化,而消费品出口显著减少。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对外援助推动了受援国的工业化,从而增加了当地对中间品的需求,受援国通过中间品加工为本地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消费品,出口结构的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的对外援助有助于改善受援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其次,本文研究表明中国的对外援助对总投资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将投资按照所属产业划分为农业投资、能源矿产投资和其他投资后,发现对外援助导致能源矿产投资的增加,农业投资没有明显的变化,其他投资出现了下降。能源矿产投资是对外投资的重点领域,通过资源开发推动经济增长也是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国家的必然选择。最后,本文机制检验的结果发现对外援助的确有助于改善我国的国家形象,而且对外援助的效果主要存在于对我国国家形象持积极看法的样本中,如果一个国家认为我国国家形象比较负面,对外援助对我国企业“走出去”没有显著的效应。

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的对外援助不仅能够惠及受援国,也会给本国带来收益和回报,这些发现为驳斥国内外对中国援助的质疑提供了证据。长期以来,中国的对外援助遭受国内外的质疑和批评,一些观点认为对外援助与国家发展目标相悖,没有实质的回报和收益;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对外援助是实现自身地缘政治目标的“外交政策工具”。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中国的对外援助既为本国带来了实质的经济收益——并非是一种不计成本的国家行为,也能为受援国发展能力提升和全球分工改善创造条件,具有“惠人及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