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才龙(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魏建国(武汉理工大学),《经济评论》2022年第1期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与投资联系日趋紧密,经济开放度日益提高,与此同时,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较快增长,金融加速深化发展,这一事实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水平、金融效率与经济开放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理论上,地方政府债务水平、金融效率与经济开放度之间也存在较强相关性。在当前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因此,研究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与金融效率及其交互作用对经济开放度的作用机制是当前面临的现实课题,有助于从完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政策和金融发展政策方面提升经济对外开放水平,并为研究经济开放度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角度。
本文运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地方政府债务水平、金融效率与经济开放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债务水平和金融效率对经济开放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债务水平和金融效率对经济开放度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本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水平和金融效率的提升会有效提高本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开放度。(2)地方政府债务水平和金融效率共同提升对经济开放度产生抑制作用。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与金融效率的交互项对经济开放度的直接作用系数显著为负,但间接作用系数不显著,表明本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水平和金融效率共同提升会显著抑制本地区的经济开放度,但并不能显著抑制周边地区的经济开放度。(3)进一步进行空间效应分解检验的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证实了地方政府债务水平和金融效率对经济开放度的作用的显著性与方向不存在明显的变化。
以上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如下:
第一,科学管理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一方面,要充分执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制度,针对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财政承受力,进一步完善各地区差异化的债务限额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增加债券融资品种,引导地方政府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提高债务水平,不仅是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还能有助于提升经济对外开放水平。另一方面,在促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合理增长的同时,要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强化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测,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控体系,定期公布债务率和偿债率等风险指标,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此外,要强化政府债务风险跨区域协同管理,制定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政策,推动各地区加强债务风险监管合作,搭建不同地区的债务风险预警交流合作平台,既要严格监管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又要保持政府债务水平在风险可控下合理增长,以进一步提升经济开放水平。
第二,加快构建现代金融机构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加强银行金融机构管理制度改革,支持金融科技公司参与银行金融机构改组,提升银行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深入推动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金融技术在银行金融机构的广泛应用,推动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升级,创新银行金融服务模式与产品,提高金融结算支付效率,建立服务实体企业的高效金融体系,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服务构建地区经济开放新格局。此外,要鼓励不同金融机构加强战略合作,强化各地区金融市场要素平台联动,推动金融资源在不同地区共享流动,支持金融要素从金融效率高的地区流向金融效率低的地区,鼓励各地区在金融发展过程中在人才、资金和技术等各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形成功能互补、优势叠加、效率统一的区域金融新体系,深入推动各地区经济对外开放。
第三,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要加强对地方政府中银行信贷类隐性债务的信息披露,强化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监督,严格要求地方政府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债券融资,减少地方政府对银行信贷资源的干预,以此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优化债务规模结构,充分发挥高效金融体系支撑银行金融机构服务企业融资的功能,助推经济开放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