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国内市场潜力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效应演化和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9 16:30:05

 

郭进  兰叶凡(南京师范大学),《经济评论》2021年第6

 

中国得天独厚的巨大国内市场一直被视为应对国际冲击的重要屏障和塑造经济韧性的重要来源。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各城市的经济发展相继从暂停键快速切换至全面复工复产,彰显了国内市场在修复产业链、激发消费潜力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作为我国新发展阶段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十四五规划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了专章部署,强调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从促进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工厂,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即国际市场的作用被广泛关注,而国内市场的地位长期以来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尽管一些经典文献对国内市场在推动城市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的观点,但并未考察国内市场的经济增长效应出现了怎样的演化。我们采用市场潜力来刻画各城市对国内市场的可接近性,测算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在经历长达三十余年的市场红利期后,更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并没有给城市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即国内市场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出现了减弱。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一现象背后具有怎样的作用机制?一个更加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这是否意味着国内市场对于城市经济增长而言变得不再重要,甚至可以缺位?

为回答上述问题,在理论研究层面,我们拓展了ReddingVenables2004)构建的包含多个区域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并提出了四组假设和推论;在实证研究层面,我们构建了2000—2018年包含21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长周期、宽截面数据样本,对国内市场潜力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效应演化进行了考察。进一步地,在区分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的基础上,从产业结构变迁、贸易成本下降和市场分割制约三个方面对国内市场潜力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展开了分析。

研究发现,尽管各城市所具有的国内市场潜力不断提升,但不论在中心城市还是在外围城市中,国内市场潜力和城市GDP增长率均经历了明显的倒U型转变,且在采用工具变量法缓解内生性问题以及采用夜间灯光遥感数据替换统计数据的稳健性检验中亦得到了证实。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由工业化向去工业化变迁,外围城市在贸易成本下降过程中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加剧,分别阐释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尽管市场分割也会限制国内市场潜力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我国的市场分割状况整体上趋于改善,因此制约市场分割的作用机制并不成立。需要强调的是,国内市场潜力的经济增长效应虽然减弱但依然显著为正,同时考虑到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在抵御外部风险、激发内需潜力等方面所担当的重要功能,我们认为国内市场的地位不仅不能缺失,反而需要进一步加强。

上述研究结论带来三个方面的政策启示:第一,针对产业结构变迁造成国内市场潜力的经济增长效应减弱的问题,需要从防止各城市过早全面地去工业化以及积极培育新型工业和服务贸易两方面着手进行改善;第二,针对贸易成本下降造成国内市场潜力的经济增长效应减弱的问题,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外围城市需要在与中心城市的错位发展中寻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给自身带来的独特发展机遇,相邻的外围城市之间也需要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第三,尽管市场分割不是造成国内市场潜力的经济增长效应减弱的原因,但市场分割却限制了国内市场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内市场规模,未来我国还需要进一步解决造成城市间市场分割的基础设施短板和体制机制障碍,以市场整合为途径,切实发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在促进城市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巨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