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互联网、最低工资标准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
发布时间:2021-07-22 08:21:19

 

 刘金焕  万广华(复旦大学),《经济评论》2021年第4

 

长期以来,基于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差异,我国主要依靠廉价且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融入国际分工中,出口产品质量普遍较低。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位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只有努力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我国制造业才能攀升至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才能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关于提升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国自1994年开始实施最低工资制度,20043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施行的《最低工资规定》使最低工资制度在全国得到了普及,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出现了跳跃性增长。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导致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劳动成本不断上涨,削弱了我国企业的出口优势。国内外大量文献均已证实最低工资标准会使企业出口下降,那么,最低工资标准究竟对我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国内外大量文献都证明了互联网对出口贸易的促进效应,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是否贸易以及贸易多少等层面,几乎没有研究关注贸易质量。那么,互联网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理论上,最低工资标准和互联网主要通过成本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且互联网能够减弱最低工资标准的负向成本效应,并强化最低工资标准的正向生产率效应,因此,互联网对最低工资标准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一定的调节效应。基于此,我们将最低工资标准、互联网与出口产品质量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下,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手工查找的全国主要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数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以及国泰安城市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研究了最低工资标准和互联网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互联网对最低工资标准影响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调节效应。

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标准和互联网均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且互联网明显强化了最低工资标准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正向提升效应;从企业所处生命周期来看,最低工资标准和互联网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成熟期阶段;考虑到企业异质性,最低工资标准和互联网对不同类型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从影响机制来看,最低工资标准通过成本效应抑制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并通过生产率效应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且成本效应小于生产率效应,从而导致最低工资标准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互联网通过成本效应和生产率效应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互联网减弱了最低工资标准的负向成本效应并强化了其正向生产率效应,从而强化了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正向提升效应。

根据研究结论,一方面,我国今后要加快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最低工资制度,保持最低工资标准的合理有序增长,同时要注重地区平衡,积极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加快增长,充分利用最低工资标准来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我国要坚决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一步加强各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尤其是要加快中西部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并利用互联网来强化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正向提升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