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地理距离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合作:理论模型与国际经验
发布时间:2021-05-28 09:56:27

 

 张志明  周彦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熊豪(北京师范大学)、 李宏兵(北京邮电大学),《经济评论》2021年第3

 

在以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地理距离一直被认为是制约国际贸易的重要障碍。随着生产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当前以产品内贸易为表征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鉴于产品内贸易与传统的产业间及产业内贸易存在诸多区别,故我们不禁想问,基于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视角所得出的“地理距离制约国际贸易”结论,是否适用于产品内贸易或全球价值链贸易,即地理距离到底如何影响了全球价值链合作,以及对不同类型经济体之间价值链合作的影响是否有所差异?当前鲜有文献就此展开深入研究。为此,我们将地理距离、最终品贸易和全球价值链贸易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在假设企业可借助最终品出口和全球价值链合作生产两种途径实现增加值出口的情境下,从理论层面论证地理距离到底如何影响双边价值链合作。研究发现当地理距离位于某一特定区间内时,企业会选择价值链合作生产方式来开展双边经贸合作,且地理距离与全球价值链合作度之间呈现出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进一步地,为验证理论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利用2000201162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重点考察了地理距离对全球价值链合作影响的经济体类型异质性。

为探究地理距离对全球价值链合作的影响,我们首先拓展了Helpman 等(2003)构建的出口贸易与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模型,构建了出口贸易与全球价值链合作生产模型。理论模型推导发现,只有地理距离处于某一特定区间内,企业才会选择全球价值链合作方式来开展双边贸易,且地理距离与全球价值链合作度之间呈现出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即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大,两经济体间的价值链合作会随之加深,一旦地理距离超越某一阈值,两经济体间的价值链合作将随着地理距离增大而趋于弱化。随后,我们进一步利用2000201162个经济体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内的地理距离大都未能超越阈值。这意味着,在样本期间内地理距离与全球价值链合作度主要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此外,地理距离对各类型经济体之间价值链合作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地理距离对不同类型经济体价值链合作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同类型经济体,对发展中经济体之间价值链合作的影响显著大于发达经济体。

研究结论可得到的主要政策启示为:当两经济体之间的地理距离小于某一阈值(要根据实证结果计算所得)时,双方应鼓励和支持各自企业积极开展价值链合作,以获取更大的经贸合作收益,尤其是地理距离越远的经济体,对双边价值链合作应给予更强有力的支持。然而,当两经济体之间的地理距离大于某一阈值时,双方就应该鼓励和支持各自企业积极开展最终品贸易,且地理距离相距越远的经济体,应越大力鼓励和支持最终品贸易活动,以此可获得更大的经贸合作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