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相信协同的力量:央-地产业政策协同性与企业创新
发布时间:2021-04-01 09:46:51

 

 阳镇  陈劲(清华大学)、凌鸿程(江西财经大学),《经济评论》2021年第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离不开高质量的产业创新生态与企业创新能力支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层面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已经成为推动宏观经济全面转型的重要抓手。尤其是当前全球处于新一轮工业革命下的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创新深化期,产业数字化与数字化产业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表现。因此,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与新的发展战略导向下,中观层面如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内的企业强化创新导向与创新能力建设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以及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内容。

相比市场化充分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要素市场发育并不充分,政府通过选择性产业政策与功能性产业政策实现资源配置的信号调整与有效配置,助力我国企业由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的系统性转变。目前学界对产业政策的具体效应研究中,观点与结论莫衷一是、难以统一。总体而言,依然沿袭林张之辩主线下的产业政策有效论与产业政策无效论两种论点。从产业政策的功能效应的研究来看,学界主要关注产业政策作用于企业行为(投资行为、财务政策、创新行为)的微观机理,对产业政策具体作用于微观企业创新绩效的优劣性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提供证据。更为关键的是,产业政策有效性的评判其实质是对产业政策作用于微观企业的边界条件的清晰识别,方能更好地形成识别产业政策如何有效的机制与边界条件。为此,本文以2006—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主要研究央-地产业政策协同对微观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具体考察央-地协同(中央产业政策支持,地方产业政策支持)、央-地不协同(中央产业政策不支持,地方产业政策支持;中央产业政策支持,地方产业政策不支持)三种情境对微观企业创新绩效的具体影响;并进一步从创新补贴、税收优惠以及企业研发投入三重视角,系统研究央地产业政策协同性对微观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1)中央产业政策与地方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一致,即中央产业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绩效,但是地方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并没有显著性影响,说明中央政府能够基于强大的顶层制度设计能力与前瞻性的产业战略规划能力出台更有效的产业政策。(2)考虑央-地分权关系,研究发现央-地产业政策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不管是对企业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都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但是,在央-地产业政策不协同的两种情境中,不管是中央支持但地方不支持的产业政策还是地方支持但中央不支持的产业政策,二者都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负向抑制效应。(3)内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创新补贴、研发投入与税收优惠在央-地产业政策协同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产生中介效应。(4)进一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央-地产业政策协同性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异质性影响,体现为国有企业、高技术企业以及市场化环境较为滞后的区域中产业政策协同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更为明显。

这一研究为审视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边界提供了新的逻辑框架,我国未来的产业政策需要进一步转型。一方面中央政府应继续发挥自身的顶层制度设计能力与资源统筹能力,并基于产业政策优化企业的创新生态。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基于地方比较优势,在发挥“自由裁量权”的同时,强化政策执行过程的筛选、甄别、考核与动态反馈等机制建设。最后,中央与地方在制定产业政策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建设协调共商机制,发挥二者在治理地区产业、促进微观企业创新过程中的资源协同与能力协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