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的新结构经济学研究:定量事实与理论进展
发布时间:2021-02-06 17:29:42

 

王勇  汤学敏(北京大学),《经济评论》2021年第1

 

新结构经济学倡导运用新古典的方法分析经济结构及其演化的决定因素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它主要提炼于中国本土的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经验,并综合考虑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是重点针对发展中经济体进行分析的经济学自主理论的创新(林毅夫,2012)。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体系特别强调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分析,禀赋结构是用来刻画发展阶段的最重要的变量,而产业结构则是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的最重要的核心内生变量。禀赋驱动的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是新结构经济学所强调的理论机制,因此,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研究是整个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体系中非常核心的基础内容。

    经济学理论文献中,对于产业升级(industrial upgrading)并没有一个特别公认的明确定义,但通常包含两个层面的过程,一是在同一产业内部生产活动向更加先进的产品或者生产环节集中的过程,二是将生产资源从原有产业向附加值更高的新产业不断转移的过程。这两个过程都伴随着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实际数据操作中,这两种过程的区别有时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主要取决于对产业分类的细致程度。

    新结构经济学所强调的禀赋驱动的结构变迁机制(endowment-driven structural change),核心观点是最优的产业结构内生决定于要素禀赋结构,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所谓要素禀赋结构指的是在给定时点上一个经济体可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物质资本、土地、数据等。新结构经济学中的禀赋包括三类,除了要素禀赋之外,还包括自然禀赋与制度禀赋这两种(林毅夫等,2019)。这三种禀赋结构都会影响一个产业在给定时点、给定地区是否具有潜在比较优势。在这三类禀赋中,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目前最强调的还是要素禀赋结构。

    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除了要准确理解禀赋和禀赋结构概念之外,还需要非常明确地识别所要考察的问题所涉及的产业之间最关键的异质性维度是什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禀赋结构的不同,这些异质性产业的最佳构成,即最优的产业结构是有可能不同的。而随着禀赋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也会随之内生地变化。这就是新结构经济学关于产业结构和产业动态的核心分析视角。

    随着新结构经济学的发展与普及,对新结构经济学感兴趣的学者和学生越来越多。但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很多研究者对新结构经济学的认识只停留在对诸如有为政府”“比较优势”“自生能力等新结构经济学常用的标签名词的识别上,对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缺乏足够的理解,对于新结构经济学实质性的学术进展和相关文献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对新结构经济学关于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这支文献的基础性及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术界绝大多数的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的是实证研究,但是,究竟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切入新结构经济学,很多人并没有明确的方向感。这也是为什么目前新结构经济学关于产业升级与结构转型的学术研究,理论建模方面的进展步伐比较快,而针对这些新的理论发现的实证研究反而非常滞后。有鉴于此,我们一是阐述新结构经济学关于产业升级与结构转型问题的分析视角和核心机制,并且通过实例详细展示引导新结构经济学在这方面理论进展的主要典型事实有哪些,如何结合数据进行分析;二是对新结构经济学在该领域的相关最新理论进展做一个非技术性的扼要介绍,希望能对未来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