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晴 于津平(南京大学),《经济评论》2020年第6期
2020年4月7日,国家发改委和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第一次把“数据”作为关键要素。此时正值全球疫情冲击、经济增长低迷及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多重困境。传统制造业成为数字经济的主战场,全球价值链重构与数字化浪潮下企业跳出低端分工陷阱、实现“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战鼓已然敲响。伴随着人口红利与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我国制造业难以走出“低端重复建设、高端空心失位”困局,亟需打造新动能。而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向制造业渗透,为企业挖掘全新价值增长点带来新契机。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投入数字化“赋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与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我们筛选数字经济形成要素,优化投入数字化测算指标,并以出口国内附加值(EDVAR)表征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依此使用WIOD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及中国海关数据库,实证验证了投入数字化对企业EDVAR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主要结论为:(1)投入数字化对企业EDVAR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对比各细化要素的数字化效应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对企业获取EDVAR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其次为数字交易、数字媒体投入。(3)引入行业、地区、企业层面的异质性研究表明,第一,投入数字化对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EDVAR的提升作用明显大于资本密集型企业;第二,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吸收与转化能力越强的地区,投入数字化对企业EDVAR提升作用更强;第三,企业高技能劳动要素与数字化要素形成协同互补效应,强化了投入数字化的EDVAR提升效应。(4)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提高企业生产率、出口产品质量与创新能力是投入数字化推动企业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可能渠道。
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部门的深入融合,实现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进提供了政策依据。相应的政策启示如下:
首先,加快推进投入数字化进程,将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平台等数字端技术渗入制造端,挖掘制造业价值增长点,参与更高附加值的国际分工环节。
其次,完善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性保障与要素支撑。第一,“新基建”战略下加强涵盖数据采集、存储、挖掘与分析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破除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瓶颈。第二,制定数字媒体运营规范,构建数字经济法律监管体系,保护市场有序竞争。第三,推动合理边界内的上下游生产、订单、需求信息共建共享,实现企业间、部门间及产业链条共赢,最大限度发挥数字要素的价值创造效用。
最后,扫清技术、人才、制度、资金、成果转化障碍,充分释放数字化的创新赋能功能。第一,探索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一体化技术攻关体系,引导研发重点转向共性核心技术,清除“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障碍。第二,增强企业高技能人才引进力度,采用在岗学习、轮岗培训等方式提升现有员工素质,为更好借力数字化打好人力资本基础。第三,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激励主体创新动力,提供重难点项目支持基金,拓宽数字技术融资渠道。第四,培育数字成果转化转移示范区,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促成数字成果应用与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