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涛(河南工业大学)、谢建国(南京大学),《经济评论》2020年第5期
自从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外贸出口从2001年的2661.55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约2.5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44%,尤其是在2013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货物贸易世界第一大国。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带动了国内就业,促进了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当前的世界贸易格局下,公认的是,中国是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大而不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的出口产品具有“低价格、低质量、低利润的特征”。就价格而言,企业出口需要支付更多的固定成本,通常在国外的售价也会更高,但是,中国恰恰相反。中国出口到国外市场的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在国内销售的价格,这一特有现象被学界称为中国出口企业“加成率悖论”。现有研究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中国出口企业加成率较低,很多学者从出口补贴、出口退税等角度进行了研究。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我们认为国内没有形成统一的大市场也是导致“低加成率悖论”的原因。中国各行政区域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本地市场和本地企业发展,规避外来企业的竞争,从而促进本地经济增长。但是从全国来看,区域之间的贸易壁垒不利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同时可能会导致内销企业转出口,造成出口市场过度竞争。为了促进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基于市场分割这一视角我们探讨了中国出口企业“低加成率悖论”的形成原因,使用2001—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为:(1)市场分割显著降低了中国出口企业加成率,进而使得出口企业加成率低于非出口企业,为中国出口企业低加成率悖论这一现象提供了新的解释。(2)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市场分割通过竞争促进效应和地区产业集聚两个渠道使得出口企业具有更低的加成率;市场分割不仅放大了出口市场竞争促进效应,而且减弱了出口市场选择效应。(3)从企业要素密集度看,市场分割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加成率影响较为显著,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影响不显著;从企业规模看,市场分割对小企业加成率负面影响较大,对大企业影响不明显;从地区分布看,市场分割对东部地区企业加成率影响尤为显著。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对未来中国各级政府而言,逐渐减少并消除国内市场进入壁垒、加快建立国内统一的市场秩序、让市场决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推动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必要举措。对此,一方面,要继续督促地方政府转变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审批权限和加快推进“负面清单”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管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弱化地方政府实施本地市场保护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和加快有利于国内市场统一的硬件设施和相关配套保障制度建设,促进本土企业有效利用国内大市场实现规模经济,增强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中国贸易强国建设和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市场分割通过弱化地区集聚效应影响出口企业加成率。这一结果启示我们,在推进全国统一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各地区政府还应采取改善本地营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配套举措,吸引相关产业并促进地区产业集聚,从而促进企业出口竞争力提升以获取更多贸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