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教育扩张与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收益率——基于分位数处理效应的异质性估计
发布时间:2020-10-05 15:44:37

 

方超  黄斌(南京财经大学),《经济评论》2020年第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了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5年)、《“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年)等纲领性文件的出台,明确了全面脱贫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报告阐明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也做出了“扶贫先扶智”的重要指示,教育则被赋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的重要使命。

教育扶贫、以教扶贫的根本点在于劳动者的教育人力资本积累,而教育人力资本积累则有赖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普及、免费了义务教育;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则拉开了高校扩招的序幕。据统计,2018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到达了94.2%48.1%(教育部,2019)。可见,两次外生型的教育扩张极大地提高了国民受教育程度,加速了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积累。在此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收益率呈现出何种异质性特征成为我们关心的核心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提供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利用统计描述发现义务教育改革将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提高到了8.4年,高校扩招政策则将受教育年限提高了到10年;利用基准回归发现两次教育扩张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收入水平,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存在差异化的非农增收机制;利用有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发现义务教育改革对非农收入的影响类似于U型曲线,基础教育能够更好地提高低收入男性与高收入女性的非农收入,高校扩招对非农收入分布的影响则类似于W型曲线,高等教育对于提高低收入男性和高收入女性的非农收入具有积极意义,对于缩小男性工资差距具有“公平效应”,但对女性却存在“马太效应”;利用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进行异质性分析时发现,当仅考虑人力资本因素时,两次教育扩张政策有利于缩小农村劳动力的组内以及男性与女性劳动力的组间非农收入差距。

从研究结论上看,采用多种方法评估公共教育政策的个体增收效果,实现教育与非农收入水平的因果关系推断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根据教育扩张对非农收入的异质性影响,我们认为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尤其是教育人力资本在调节收入差距中的分配性功能,在新时代继续办让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由于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对于提高低收入女性的收入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应重视与加大对女性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加大对中西部与其他贫困地区女性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通过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与教育收益率,缩小因人力资本因素引致的性别收入差距,切实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