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农地流转促进农民创业决策了吗?
发布时间:2020-08-17 15:53:58

 

苏岚岚  孔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地流转促进农民创业决策了吗?——基于31947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经济评论》2020年第3

 

创业决策的优化事关新时期农民创业质量的整体改善和创业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持续推进背景下,农地经营权流转特别是规模流转现象的日益活跃加速了农村土地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流动、重塑了农村人地关系新格局,为农民开展创业尤其是涉农创业提供新的驱动力。近些年,中国农民创业发生率不断提高、创业队伍不断壮大,但同时创业可持续能力不强、整体创业层次偏低、创业失败现象频发。加强对农民创业劳动力配置和资产配置等关键决策环节的研究,有助于从创业资源配置层面谋求农民创业决策的整体优化。鉴于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民创业支持政策之间具有内在政策目标的契合性,农地流转直接引致农民农地资源禀赋结构调整和生计策略偏好改变,从农民差异化创业决策视角探讨农地流转的经济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地流转交易使农地产权在行为能力和经营决策偏好不同的主体之间重新安排,可通过边际产出拉平效应、投资促进效应和交易收益效应等对农地转入和转出主体的资源配置状态产生差异化的作用。理论上,农地转入尤其是规模转入直接影响农业经营的层次,促进规模经营效益的形成、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获取和家庭经营收入的增加,推动富有创业激情和创业能力较强的农民积极跨越农业创业门槛或开展以农业为基础的多行业创业;并增强创业农民对长短期雇佣劳动力的配置能力,促进其对周转资金、预防性储蓄、农业保险的配置需求,以保障创业事业的有序运行。农地转出获取的租金可为农民非农领域创业提供部分资金支持,且相较于农地撂荒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耕地肥力,有效解除农民非农领域创业型就业的农地牵连;同时,使农民农地经营权持有量减少、农地依赖性和农地抵押融资获取能力降低,直接削弱农民涉农创业和以农业为基础的多行业创业倾向。此外,农地转出可通过作用于农民非农创业进而促进其长短期劳动力雇佣和资产配置决策;而对于非农工资雇佣型就业,农地转出将抑制农民长短期雇佣劳动力、减少其对创业资产的配置需求。

我们从创业基本决策、创业劳动力配置和创业资产配置决策三个方面拓展了农民创业决策的分析框架,并采用陕西、宁夏、山东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地区1947户农户调查数据,系统探究了农地流转对农民创业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转入显著促进了涉农创业、创业农民劳动力雇佣和生产环节外包决策的实施,以及生产性固定资产、预防性储蓄、保险购买方面的资产配置决策;而农地转出显著促进了非农创业,并抑制了创业农民短期雇佣和保险购买决策。农民创业决策视角下农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实施效果较好。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农地转入通过提升家庭收入和推动农地抵押融资进而促进农业创业,而农地转出通过增加家庭收入和抑制农地抵押融资进而促进非农创业。异质性分析表明,农地转入对农民农业创业、创业劳动力配置和资产配置决策的正向影响在农地依赖性程度高、已完成农地确权颁证及获批农地抵押贷款组更为显著,而农地转出对农民非农创业、创业雇佣劳动力与资产配置决策的影响在前述三组中被一定程度削弱。

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农民创业发生率、优化创业决策和提升创业质量,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不断优化农民创业培训体系,注重培育创业农民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思维,加强跟踪服务和决策指导,着力改善农民创业劳动力配置和资产配置能力;二是深入完善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及支撑机制建设,推进农地流转交易的市场化和规范化,有效激活其对农民创业劳动力和资产的内生配置作用;三是持续加强农地流转改革与农民创业支持政策的顶层设计和协调匹配机制构建,充分发挥双重政策叠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