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提升大众金融知识水平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
发布时间:2019-01-18 16:48:21

 宋全云 肖静娜(西南财经大学)、尹志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知识视角下中国居民消费问题研究》,《经济评论》2019年第1

 

家庭的消费需求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促进家庭消费增长也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界研究的热点,已有诸多学者从习惯形成、人口结构变化、竞争性储蓄动机、政策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然而,目前研究较少关注到家庭消费决策的制定过程。人们需要具备相当的知识储备和信息才能制定消费决策。在制定消费决策的时候,人们需对当前生活状况做出很好的判断,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出预期,如社会保障、养老金、通货膨胀、利率的变动等都将在人们决策考虑的范围之内。因此,家庭合理的消费决策的制定离不开良好的金融知识储备,金融知识水平高的个体在收集和分析制定决策所需信息时面临更少的经济成本和信息成本,也更容易理解复杂金融产品,从而能够更好地使用各类金融产品平滑消费。因此,家庭合理的消费决策的制定离不开良好的金融知识储备,金融知识水平高的个体在收集和分析制定决策所需信息时面临更少的经济成本和信息成本,也更容易理解复杂金融产品,从而能够更好地使用各类金融产品平滑消费。

国外已有大量研究发现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显著促进了家庭的储蓄倾向和储蓄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国家间的储蓄动机的不同可能使得各国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对于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同的反应。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印度、巴西和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相比,我国是一个过度储蓄的国家。因而,金融知识促进家庭制定合理消费储蓄决策,在我国可能表现为促进消费、降低储蓄。

为此,我们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和2015年数据研究了金融知识对家庭消费的影响。首先分析金融知识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并通过分析金融知识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进一步佐证研究结论。其次,还从商业保险购买、消费信贷使用、财富积累、养老计划制定四个方面实证检验了金融知识影响家庭消费的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金融知识缺乏是导致我国家庭消费不足的重要原因。金融知识水平提高将显著推动家庭更多地消费,降低了家庭的储蓄率。对金融知识影响家庭消费的机制探讨发现,财富积累、商业人身保险购买和消费信贷使用是金融知识作用于家庭消费的中介变量,而养老计划对金融知识影响家庭消费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其中,财富积累的中介效应占金融知识对家庭消费影响总效应的35.52%,商业人身保险购买的中介效应占金融知识对家庭消费影响总效应的3.48%,而消费信贷使用的中介效应占金融知识对家庭消费影响总效应的1.64%

当前,我国居民金融知识水平仍有待提高。基于上述研究,提高居民金融知识水平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居民消费。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居民的金融教育与培训,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在各类家庭中开展不同类型的金融教育以使得金融教育活动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