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红倩 闫海春(吉林大学),《经济评论》2018年第6期
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尤为突出,特别是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一些国家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速变缓或经济衰退。我国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进程迅速,人口结构老化日益严重。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增速开始回落,在当前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需在新的人口环境和发展背景下重新考量。其中深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程度等问题是应对中国未来老龄化诸多挑战、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
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明晰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还要围绕经济增长的动因进行分析。人口老龄化是由于出生率、死亡率下降以及人均寿命延长造成老年人口数量和比例相对增加的人口转变过程。而经济增长是由于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等多种供给要素以及消费、储蓄、投资等多种需求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老龄化因素和经济增长要素的多元性决定了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是复杂的,路径是多维的。西方经济理论认为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是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键是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表现为:首先,人口老龄化带来劳动力的供给减少和结构老化影响劳动力供给数量和质量,但也可能导致资本和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人口老龄化带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可能挤占对智力、教育等人力资本的投资,但预期寿命延长带来投资回报率的增加及投资回报期的延长也可能促进人力资本的投资;再次,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年龄、心智等客观条件的变化以及心理、动机等主观条件的变化会降低老年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从而影响技术进步,人口老龄化带来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还会挤占人力资本和研发投资从而影响技术进步,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短缺和结构老化也会“倒逼”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技术进步。
通过实证检验确定现阶段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特点。我们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1-2015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移回归模型检验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门槛特征、动态变化及地区差异。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及显著的门槛特征,基于纵剖面的时间序列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随时间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动态走势,基于横截面的个体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地区差异显著。
这一研究结果可以得到如下几点政策启示:首先,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复杂和不确定的,客观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国家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及时、精准地掌握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动态和变化趋势,采取灵活的政策应对老龄化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其次,考虑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不平衡性和时期变动性,各个地区、不同时期的人口老龄化政策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最后,人口老龄化对策的制定要有长远的目标,虽然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并没有彰显,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温水煮蛙”效应、门槛效应和滞后效应,从长远看,人口老龄化将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未来我们要结合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充分的替代和互补手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