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贡献存在拐点吗?
发布时间:2018-11-14 09:09:53

 张明志 (山东财经大学)、余东华(山东大学)

《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贡献存在拐点吗?——来自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证据》,《经济评论》2018年第6

 

2016年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首次突破50%,预示着服务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服务业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经济社会水平的快速发展引致的消费者需求释放,另一方面则是受到工业尤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影响。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生产逐渐由传统的流水线作业转向智能制造生产,对人力的节省更加明显。而从工业中释放出的劳动力数量愈来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入服务业。正如工业发展会逐渐出现过剩产能,服务业的加速崛起也会带来一些过剩服务。循着这个逻辑主线,我们将一些城市统计数据拿来进行检验。不出意外,城市服务业已经出现了过度集聚现象,并对城市生产率形成了反向抑制作用。换句话说,城市服务业的空间配置缺乏均衡性,存在主城区或主题区域的过度集聚,从而形成了无序经营、无效经营的状态。

根据马歇尔外部性理论的阐释,集聚会产生正向外部性进而提升生产效率。然而这一外部性的发生或存在阶段性的可能。服务业集聚在早期阶段会因抱团、扎堆经营而形成较大的消费流量,形成正向外部性。比如,美食一条街正是因为有大量的美食服务商的集聚,才会对消费者产生较大的吸引,使其前来消费的趣味性更强、选择性更多。然而,随着更多的人员涌入服务业,且进入人员往往为工业中生产效率较低的人员,其经营往往带有较大的投机性,对行业前景、经营模式、风险控制均无法做出较好的论证,因此无效经营的概率便会更大,并浪费大量的投入资源,城市生产率难以形成有效提高。

进一步地,我们考察了不同类型城市服务业集聚的差异化表现。结果发现,沿海城市、省会城市、资源型城市这些具有优势特征的城市往往缺乏拐点,而非沿海、非省会、非资源型城市等优势特征不明显的城市则更加存在具有存在拐点的可能性。因此,城市的优势特征越明显,其服务业集聚往往可以更加持续性地推高城市生产率。另外,我们还对拐点的阶段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目前的大部分城市均已越过拐点。因此,未来的城市服务业发展应更加注重对于空间布置、结构调整的安排,以避免过度集聚带来效率减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服务业新格局将逐渐形成。服务业将不再单一性地依赖黄金地段形成规模化发展,相反,越来越多的盈利模式将快速形成,并推动服务业新集聚模式的形成。TMT(科技、媒体、通信)的服务业商业巨头已经爆发出了惊人能量,而在不久将来这一能量将变得更加巨大。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一个稳定期,服务业的发展不应再循着传统经营模式,而应更加契合现实经济背景。城市管理者则应具有这种前瞻性眼光,最大限度避免服务业陷入单一集聚、不良竞争、效率低下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