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需求结构变迁——中等收入阶段需求结构变化的跨经济体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8-09-14 10:25:56

  

瞿亦玮(武汉大学)、张瑛(中国海洋大学),《经济评论》2018年第5

 

为了生存与发展,人必然要满足各种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需求;随着人的发展,人的需求也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在宏观层面,一个经济体大多数人的需求层次以及所形成的需求结构,与经济体所处的发展阶段直接相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需求结构将不断升级。这就必然要求供给结构做出相应调整。

在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供给侧之所以要进行结构性改革,是因为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这种供求结构失衡是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速逐年减缓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说,研究和分析需求结构的变迁,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然而,人们对需求结构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如果不仔细地辨析和研究需求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可能出现偏差,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推进。

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讨论中,我们注意到中国学者大多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基于国民收入核算框架来研究中国需求结构的变动,并由此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但实际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一种不涉及经济结构、只考虑总量的短期的理论。在凯恩斯理论体系中,需求量是决定性的因素,而供给被隐含地假定为能够自动地适应需求变化。显然,在这样的理论视野中不适合讨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出于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我们应该关注的需求是与供给相对应并直接影响供给的需求。这是一种长期的视角,是经济发展理论而不是经济波动理论的视角。

从这样的理论视角出发,我们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通过构造本国对国内和国外生产的终端产品需求(GDFD)来考察需求结构的变迁。通过刻画生存型、发展型和享受型需求占比的变化,我们发现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一个经济体的需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表现为从生存型主导逐步向发展型、享受型主导转变。通过比较中等收入经济体与后发成功追赶型经济体的需求结构,我们发现在发展初期两类经济体的需求结构差异较大,但中等收入经济体经过两个跨越期的不断调整优化,最终与后发成功追赶型经济体呈现结构趋同。这种趋同使得我们可以依据后发成功追赶型经济体在更高发展水平的需求结构特征,对中国未来的需求结构做出如下预判: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预计未来中国涉及民生的生存型和享受型需求占比将有所上升,而政府主导的发展型需求占比将有所下降。因此,政府应该在继续鼓励科研创新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转向社保、健康等方面,缩减行政管理上的无谓支出,理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释放居民生存型和享受型的需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