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出口、创新与生产率:基于异质性企业的联合决策模型
发布时间:2018-09-14 10:17:14

  

王思文 管新帅 刘雪强(兰州财经大学),《经济评论》2018年第5

 

大多数研究产业动态性的学者认为高生产率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低生产率企业无法维持经营而退出市场。这些研究模型都假设企业生产率分布是外生的,这种假设使得企业决策对于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是很重要,并不能合理解释企业出口之前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在现实经济中企业生产率与自身出口活动和创新行为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由于企业事先具有的高生产率特性决定了企业选择进入出口市场,这说明考察企业先前的决策行为对理解市场选择效应的重要性。

有关出口-促进创新-提高生产率的研究中,Melitz(2003)认为贸易自由化的实施加速了对外贸易和创新活动,共同影响企业内在生产率的提高。在Melitz的模型假设中企业初始状态都拥有高生产率,但有些学者发现了企业初始生产率异质性和研发投资生产率异质性的双重作用,许多初始规模小、生产率低的企业开始出口,生产率增长最快,呈现生产率增长与初始生产率的逆向选择现象,这种现象与Melitz模型预测相反。在创新-提高生产率-促进出口的研究中,研发和创新活动对解释企业出口决策和出口规模具有重要作用,出口行为能够提高投资决策回报,出口和创新行为能提高企业生产率。

因此我们在Melitz模型的基础上拓展了包含企业出口和创新的联合决策模型,理论模型证明企业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自我选择效应,规模较大、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更愿意进行创新和技术升级。企业扩大出口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的创新,最终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中低端企业在国内生产,中高端企业使用低端技术并出口,生产率最高的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并出口。但如果考虑到额外的国内市场进入成本,就有可能出现企业只从事出口而不在国内市场销售的情形,即呈现出低生产率企业从事出口的生产率悖论特征,而这种现象在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较为普遍。

我们筛选了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所有规模以上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数据,构建了基于多元选择变量的Multinomial Logit模型对企业出口、创新参与联合决定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企业从事出口和创新活动决策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企业的创新活动显著体现在生产率自我选择效应中。在引入企业所有制的异质性后,我们发现生产率在单一出口行为中并无显著促进作用,说明我国企业对外出口,并不完全如Melitz模型所预测的,高生产率企业自我选择出口的简单情形,而是存在着低生产率企业从事出口加工贸易,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进行低端生产活动再销往国际市场的复杂出口模式。

鉴于上述分析,在别国发起贸易摩擦时,短期内政府可以通过反制措施,如提高关税等手段抬高进口商品价格,限制外国企业产品流入来提高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企业收入。从长远来看,出口创新企业还是应该以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出口质量为中心,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从而提高企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