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融资约束阻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了吗?
发布时间:2018-09-14 10:16:39

  

杨源源 于津平 杨栋旭(南京大学),《经济评论》2018年第5

 

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之后,各省市自治区纷纷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列为地方政府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大力支持和壮大新兴产业。从政府层面来看,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规划中有26个地区完全覆盖国务院所指定的七个子产业,而未完全覆盖的黑龙江、宁夏、四川、西藏、云南5个省份所规定子产业数量亦达六个之多。从企业层面来看,相关企业为获取政府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优惠纷纷壮大生产规模、盲目扩张;部分企业甚至从本身生产率较高的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从省级政府到微观企业所存在的这些特征,使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发展背离原有比较优势,继而导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仅实现产值规模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并未得到实质改善。通过对筛选出的90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进行测算,我们发现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低端化演进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TFP累计增长-3.2%,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子产业TFP依次累计增长-3.8%-3.3%-2.4%-2%-3%-1.8%-3.4%

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端化演进与国务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的预期存在较大偏差,亦不符合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要求。这提醒我们亟须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进行反思并审视TFP下降的原因。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较传统产业具有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大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在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市场都面临较大融资约束。为此,立足融资约束视角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TFP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全行业分析发现,融资约束对民营和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的TFP均存在显著负向作用,资本投资增速过快亦会显著引致战略性新兴企业TFP下降,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补贴并未引致TFP提升;通过对分行业分析发现,不同子行业融资约束对TFP影响的结构差异性是导致各行业TFP异质性演变的重要原因。考虑到研发活动是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因素,我们引入研发投入变量进一步探讨融资约束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对民营和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研发活动存在异质性阻碍作用,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研发效率也存在异质性,融资约束通过影响企业研发切实阻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演进,但这一作用路径对民营企业而言更加明显。

鉴于新兴产业快速扩张与全要素生产率低端化演进的现实,我们认为政府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时不应仅关注规模意义上的数量型增长,而应注重全要素生产率意义上的内涵型提升,各级政府应根据地区和企业比较优势有选择、有重点地推进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避免同质化低效竞争。同时,政府应重视融资约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阻碍效应,具体可通过推动金融发展、丰富金融服务主体以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并可考虑借鉴促进三农、小微企业发展的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出台鼓励商业银行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差别化信贷优惠政策等以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约束程度。另外,鉴于民营战略性新兴企业研发活动对融资约束更加敏感且其研发效率明显高于国有企业,我们认为一方面金融当局应致力于消除金融机构对企业信贷的所有制歧视并通过发展多层次直接融资市场以降低银行信贷渠道的金融错配程度;另一方面政府应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籍以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和创新效率,以此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TFP实现最优化改善并真正实现高端化发展,藉以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创新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