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影子银行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DSGE模型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8-09-14 10:08:27

  

庄子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舒鹏(华中科技大学)、傅志明(四川大学),《经济评论》2018年第5

 

金融中介活动旨在提高实体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对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长期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逐渐成为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关注的焦点。我国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源自国内金融环境引致的融资结构失衡,常规的银行体系难以完全满足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贷款需求,加上近年来国内货币政策的频繁调整,社会资金供不应求,过去四万亿计划刺激下产生的大量投资项目因信贷紧缩而不得不转向其他途径寻求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则由于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闲散资金大量累积,社会资金为追求较高回报,逐渐脱媒运转,逐利资金更多地流向收益率相对较高的影子银行体系。

但从本质而言,我国的金融市场仍以信贷为主,影子银行的出现和发展增加了部分企业的融资渠道,其主要盈利方式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盈利方式类似,所不同的是影子银行通常对融出资金的利率设定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且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其运营活动往往存在较强的不透明性。鉴于国内影子银行近年来迅猛的发展态势及其对我国金融市场日趋重要的影响力,将影子银行体系纳入宏观经济的研究范畴,从一般均衡的视角来探究其对我国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影子银行风险及其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同时基于Christiano等(2010)构建的包含金融加速器机制的NK-DSGE模型框架,我们借鉴Verona等(2013)及裘翔和周强龙(2014)对企业风险异质性的划分,尝试在纳入中国式影子银行的一般均衡模型中探讨国内影子银行体系的膨胀式发展对经济波动幅度产生的影响。与已有的研究不同,我们假设影子银行具备相对独立的融资渠道,家庭部门可以自由选择商业银行或影子银行进行储蓄,且商业银行与贷款企业同样签订最优债务合约,只是违约风险相对影子银行而言较低,以此来更好地拟合当前国内的金融市场。

研究结论显示:(1)在包含影子银行的情形下,尽管加息冲击会导致企业用来获得贷款的抵押资产价值减少,但由于影子银行能够相对自由地调整其对借款企业的风险偏好,进而改变借款企业的抵押率,因而能够使借款企业在等价值的抵押资产条件下获得比之前更高的贷款额度,高风险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影子银行逆周期的借贷行为主要源自其体系内部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以及影子银行管理者调整对借款企业风险偏好的不正当激励,这是影子银行能够在短期内扩大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3)影子银行体系虽然可以满足市场上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但其过快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外生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