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中国高等教育获得的机会不平等
发布时间:2018-09-14 10:07:21

  

靳振忠 王亮(南京大学)、严斌剑(南京农业大学)

《高等教育获得的机会不平等:测度与分解》,《经济评论》2018年第4

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对个人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也是打破阶层固化、提高阶层流动性的重要渠道。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之一,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社会公平的延伸,是社会的基础性公平,教育公平对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高等教育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变得愈发重要,一个人能否接受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其能否获得一定社会地位或职业的重要前提条件。因而在当下中国,高等教育公平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高等教育公平?我们认为高等教育公平并不是指结果上受教育程度的绝对平等,而是指个人高等教育的获得完全取决于其自身的选择和努力,与那些个人无法控制的环境因素(如出生地区、家庭背景、性别、民族等)无关。倘若高等教育的获得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努力,那么高等教育就是公平的;倘若高等教育的获得主要取决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也就是说,如果高等教育获得的机会成为具有某种或某些背景群体的特权时,高等教育就不再是公平的。

既然要研究我国高等教育获得的机会不平等问题,那么就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在我国是否存在高等教育获得的机会不平等问题?(2)如果存在高等教育获得的机会不平等问题,那么这种机会不平等程度有多大?(3)在长期中,高等教育获得的机会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如何,是逐渐增大,还是逐渐缩小,抑或反复波动?(4)各种环境要素在高等教育获得的机会不平等中的贡献有无差异,并且在不同阶段其贡献是否相同?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通过Probit模型,基于距离指数的机会不平等程度的计算以及夏普利(Shapley)分解等方法进行了研究。除了对总体样本进行考察以外,我们还对不同出生年代(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群体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我国在高等教育获得中存在机会不平等问题,但高等教育获得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在逐渐降低。第二,相对于推荐制度,全国统考制度下高等教育获得的机会不平等程度更小。第三,高校扩招政策不仅不能有效缓解高等教育获得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反而加剧了城乡之间的不平等。第四,个人特征始终不构成高等教育获得的机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第五,家庭文化因素、家庭经济政治因素、城乡差别以及地区差异在大部分时期是高等教育获得的机会不平等存在的重要原因,但家庭经济政治因素的贡献在不断减小,并且近年来已不构成高等教育获得的机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获得的机会平等,加快实现高等教育公平,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在没有更好的升学制度供给之前,继续坚持全国统考制度是目前实现教育公平的最好选择。其次,高等教育获得的机会在城乡中的巨大差异的更深层次原因可能是由于初等及中等教育资源在城乡中分配的不公平造成的,因此需加大对相对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水平,为高等教育打好公平基础。再次,地区差异所导致的高等教育获得的机会不平等则可能更多的是与地区发展不协调以及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有关,因此应进一步统筹区域发展,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最后,针对教育代际传递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公共教育资源的投入,让家庭文化资本积累不足的群体能够通过享受更多的公共教育资源来尽量弥补其在高等教育获得中的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