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及产出弹性测算
发布时间:2018-09-14 09:48:22

  

薛桂芝(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评论》2018年第4

 

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加大,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双中高目标面临非常大的挑战,然而也存在很多的机遇。林毅夫(2015)指出:基础设施建设依旧是经济实现双中高目标的重要有利因素之一,虽然中国城际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呈饱和状态,但是城内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历史欠账还很多。城市轨道交通、公交系统、道路建设严重不足,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地下管网老化严重,城市内涝灾害时有发生;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城市应急体系不健全,面对灾害事故反应迟缓。这些城市病的存在与城市基础设施资本积累不足密切相关。作为社会先行资本,城市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瓶颈的作用,所以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依旧属于补短板的有效投资。那么,当前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底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不同地区间、不同城市层次间的基础设施资本积累是否存在差异?进一步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将在多大程度上带动经济增长?未来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侧重点在哪儿?

笔者采用永续盘存法对全国城市基础设施资本存量进行了测算。以1978年为基年,全国城市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从1978年的35.6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13172.840亿元。然而,2014年城市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占城市全社会固定资产存量的比例依然不高,仅为8.16%,与快速推进的城市化相比,城市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规模仍不容乐观。

在全国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估计结果基础上,笔者以1998年为基年,对1998年以来的2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基础设施资本存量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从区域层面来看,2014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样本城市市区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分别为10116.61元、9555.08元和8086.73元,三个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呈明显的梯度状态。从城市层级层面来看,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和地级城市样本城市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分别为12395.07元和8027.12元,副省级及以上的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远远高于地级城市。

在测算出全国及各城市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测算了城市基础设施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发现,从国家层面来看,城市基础设施资本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具有显著性,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贡献率分别为6.1%11.0%。从城市层级层面来看,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基础设施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具有显著性,地级城市基础设施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6.2%。这说明从国家层面来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依旧是明显的;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已经逐步完善,其经济增长效应已经不再明显,而中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增长效应依旧比较明显;从城市层级层面来看,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已经比较完善,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已经不再明显,地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比较落后,其经济增长效应还比较明显。

另外,比较城市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和非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以及二者的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发现,等量的资金投入,投资于基础设施产生的收益率是投资于非基础设施的1.88倍,可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在劳动供给不断萎缩,私人投资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的过渡时期,利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来实现双中高目标,可以说是一条可行的路径。结合城市基础设施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性和城市层级差异性可以看出,未来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侧重点在中西部地区和地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