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国家声誉与出口二元边际:跨国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18-03-14 16:15:05

 刘洪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晓珊(暨南大学)、李文宇(西南财经大学),《经济评论》2018年第2

 

近几十年来,随着新型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逐步确立以及国际竞争方式的日渐转变,跨国间的“硬实力”竞争空间不断收窄,各国因此越来越注重“软实力”的构建与强化。国家声誉作为一国“软实力”的外在集中反映,已被国际社会视为参与国际活动的“名片”和“通行证”,对于绝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开放型经济体而言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现有与国家声誉相关的研究横贯多个学科,但主要集中于国际政治、市场营销领域。在经济学领域,尽管探讨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个体声誉的文献时有出现,但探讨国家声誉的文献仍非常鲜见。国家形象的提升不仅能带来社会和政治效益,还可能对一国的出口贸易、企业和产业形象产生影响。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出口国收获形象“差评”时,贸易会发生短期波动,如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使得美国和反战国法国之间的贸易受到了负面影响。长期来看,良好的国家形象也会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如德国制造的标签对德国出口产生了长期持续的正面刺激作用。在经验研究方面,良好的国家形象具有贸易促进效应已先后被罗斯(Rose A.K.)等学者所证实,这些研究为学术界理解国家形象对贸易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洞见,但其不足之处在于仅笼统地考察了国家形象对贸易流量的影响,至于国家形象如何影响贸易的边际结构则语焉不详。

基于世界民意调查报告匹配得到的一个囊括了评价国家与被评价国家的国家对面板数据,我们构造了正面、中性以及负面三个国家声誉评价指标,并将来源国的出口贸易流量分解为集约边际与扩展边际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实证考察了国家声誉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目的国对来源国的正面评价即良好的国家声誉对出口扩展边际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反之则存在抑制作用;相比之下,国家声誉对来源国的出口集约边际的影响效应较为微弱或不显著,中性评价对来源国的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效应不明确。

上述研究发现从国家声誉的角度解构了一国贸易创造的微观结构及形成机理,能够为国家声誉提升战略以及对外贸易政策的制订、调整以及实施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除此,其对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模式正面临变革而言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示意义:强化从微观到宏观的国家“软实力”的全面构建,在拓展国家竞争优势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树立良好的国家声誉进而重塑新型国际贸易比较优势,以此扭转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中国出口”被视同为低价劣质的代名词这一被动局面,毫无疑义应成为我国进一步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以及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