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国际贸易如何影响我们的职业选择?
发布时间:2018-03-14 16:14:12

 段志民(天津财经大学)

《国际贸易、技能调整与职业选择——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经济评论》2018年第2

 

一切不以提升百姓福利为目标的经济增长都是无用功,而福利的基础来源于就业质量的改善和职业工资水平的提升。然而,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职业工资水平相对应的职业技能,其结构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体表现为,高工资、高技能的职业和低工资、低技能的职业数量在增加,而中等工资、中等技能的职业数量却在持续减少,劳动力市场结构正日渐向哑铃型发展。此即为学者们所称的职业极化现象(程实,2014;吕世斌等,2015;郝楠等,2017)。

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ese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简称CHNS)得到的数据,笔者经计算也发现,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前后,以职业工资水平度量的职业技能结构确实有极化的趋势。具体地,与加入WTO之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加入WTO后,我国高技能和低技能职业数量有所增加,尤其低技能职业数量增加得很多,而中等技能职业有所减少。那么,国际贸易的扩张是否为我国职业极化现象产生的一大原因呢?如果是,又是怎么产生作用的呢?

根据事实经验和已有相关研究,笔者认为国际贸易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影响人们的职业选择:一方面,国际贸易可以影响企业对不同技能职业的需求,比如随着我国企业生产现代化程度和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势必会增加高技能岗位的需求,同时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日渐消失,企业成本控制意识加强,对低技能岗位的需求也会上升,而这显然会对中间岗位的冲击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又可以影响人们的受教育程度,进而影响个体的技能水平,试想如果企业增加了高技能和低技能岗位的需求,则势必会提高这两类职业的工资水平,因此人们会有两种选择,要么接受更高的教育,要么就中途辍学就业。

基于以上思路,笔者继续使用CHNS数据,实证分析国际贸易对我国居民职业选择产生的影响。其中,将各城市的贸易额占当年GDP的比例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分别将居民所从事的职业是否是高技能、中等技能或低技能作为被解释变量,运用probit模型,同时采用各城市到最近海岸线距离的倒数作为工具变量以及重新划分职业技能分类标准等方法,得到了稳健、可信的估计结果。结果发现,国际贸易促进了我国高技能和低技能职业就业,但对中等技能职业就业具有不利影响。并且,国际贸易增大了居民初中毕业或就读期间即辍学的可能性,但如果个体高中毕业后,国际贸易则有利于其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另外,分进口和出口、分沿海和内陆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进口贸易主要是促进我国高技能职业就业,而出口贸易则更有利于低技能职业就业,内陆城市中国际贸易所引起的职业极化问题没有沿海城市那么严重。

以上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首先考虑到我国目前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大多是OECD等发达国家因此如果我国能加强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将对我国的中等技能职业就业起到重要促进作用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就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而且对扩大我国的中等收入者比重并依此构建橄榄型收入结构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政府在扩大教育支出的基础上学费减免政策可适当向高中阶段倾斜提升个体高中入学决策的可能性进而在国际贸易中形成以中等技能和高技能劳动力为主的比较优势最后,缓解当前职业极化趋势的一个可行方法是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地区差异,引导外资企业和加工企业迁入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