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发布时间:2018-03-14 16:12:37

 邵文波(复旦大学)、匡霞(上海理工大学)、林文轩(复旦大学)

《信息化与高技能劳动力相对需求——基于中国微观企业层面的经验研究》,《经济评论》2018年第2

 

如果把时间往前推20年,人们很难想象当前已经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比如手机轻松一点就可以实现支付;电子导航可以准确引导我们去向世界各地;通过互联网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同样,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以及3D打印也是难以想象的生产方式。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生产生活方式的颠覆式变化都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相关,也就是信息化的过程。很显然,信息化的过程是一次科技大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那么,信息化对于劳动力市场,尤其是个人的职业选择有什么样的影响?

解答这一问题需要从信息化如何影响生产开始。信息化影响生产的路径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管理上,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大大降低了沟通交流的成本,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其次,智能化的设计和生产系统替代了简单的重复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比如以前的建筑和机械设计都是采用人工画图、描图,而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的出现使得设计大大优化;再比如现在有些企业采用机器人代替人力,典型的有富士康的工厂。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从企业的角度,可以更好满足客户需求,并且还能更好预测市场需求,提高产能利用率;从客户的角度,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和产品的特征,找到自身需要的产品,降低交易成本。

解决了信息化影响生产的路径,就很容易分析信息化对于企业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首先,总体上如果保持供给与需求不变,由于信息化的过程替代了部分人力劳动,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减少。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假定,没有考虑规模效应。换句话说,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品质提高,需求提高,导致规模扩大,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会上升。所以对于劳动力总量影响,要从总体、行业和企业层面区别分析,特别要通过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总量方面的研究,已有研究结论比较一致,理论和实证的研究结果显示信息化的过程降低了劳动力的需求,也就是规模效应没有替代效应大。

总量的影响是方向,大方向无法改变,如何能结合自身的特点顺应大方向,这就需要从结构上分析。结构上可以考虑行业间和企业间两个差异:

行业间的差异体现在,信息化影响导致不同行业在劳动力需求结构上会产生哪些差异?已有研究认为信息技术减少了生产中的协调时间,扩大了高、低技能劳动力劳动生产率差距,造成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上升。因此,启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在信息化发展的阶段,与此相关的专业人才需求会增加;另一方面,与信息技术联系密切的行业对于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上升。

企业间的差异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对于技术的利用效率,如果总体上对于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提升,那么企业对于信息技术的利用效率越高,就会进行更多的信息化投资,导致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上升。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区域间。在信息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地区,信息化资源利用效率更高,相同的信息化投入在信息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地区造成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影响,要大于在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地区造成的影响。所以,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的区域,对于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也会更高。目前不仅北京、上海以及深圳等一线城市加大了高技能劳动力引进力度,其他的二线城市也开始跟进,很大程度上验证了这一结论。

因此,鉴于信息化的过程会造成高技能劳动力相对需求不断提高,企业需要做好人才战略,加大高技能劳动力的引进力度。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一方面需要加大教育和职业培训等相关投入,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减轻劳动力在行业内以及行业间自由流动的障碍。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劳动力市场矛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