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企业汇总会计盈余能有效预测未来通货膨胀吗?
发布时间:2017-11-13 14:42:52

 

罗宏(西南财经大学)、方军雄(复旦大学)、曾永良(西南财经大学)、周大伟(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经济评论》2017年第6期
 
自1968年鲍尔和布朗(Ball and Brown)发表《会计数据的经验检验》一文以来,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始终是会计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关系到会计这个学科的未来。大量的文献发现,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能够显著地缓解信息提供者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但是大部分会计信息有用性的研究着眼于微观企业,重点考察不同公司治理下企业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考察微观企业会计信息对微观市场主体投资策略的影响,而较少关注会计信息对诸如GDP、CPI、PPI等宏观经济指标预测的意义。然而这些宏观经济数据对政府的经济决策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否提前准确地预测未来宏观经济的状况对于提高政府的经济决策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政府重大经济决策反过来又会影响微观企业的经济状况和投资决策,那些能够准确把握未来宏观经济状况的企业自然也就拥有了更强的竞争优势。因此,我们更为关心,微观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能否有效预测宏观经济数据,即会计信息是否具有宏观预测价值。
长期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广为诟病,上市公司股票涨跌脱离公司业绩,股指走势与宏观经济形势相背离,人们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宏观经济不仅不具有“晴雨表”的功能,相反却呈现“反晴雨表”的特征。学者们将之归结于中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孱弱,如资本市场建设不足、法律及投资者保护体系尚不完善等。但是,资本市场对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不仅可以通过股价涨跌体现,也可以通过公司会计盈余体现。由于存在较为严格的质量保障机制,例如,日益完善的企业会计准则,日益成熟的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较高质量的独立审计师,以及不断加强的政府监管和严苛的法律责任,会计信息具有较高的质量,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企业价值创造活动。由此,我们可以预期,处于转型中的中国资本市场,相比股价波动,会计盈余能更为准确地预测未来宏观经济形势,对宏观经济决策具有增量信息。
稳通胀是我国总体经济指导思想“稳中求进”中的第一要事,对未来通胀水平的预期是政府采取相应货币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依据。当资产价格波动难以发挥对通货膨胀的先行指示器作用时,充分挖掘可利用的决策有用信息成为通货膨胀预测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首先基于汇总会计盈余变化包含的未来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变化的信息,检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对未来CPI和PPI等通货膨胀指标的宏观预测价值这一基础命题;其次以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分析会计制度及资本市场制度变革等强制性变迁对于会计信息宏观预测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我们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第一,将传统基于证券资本市场和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拓展至宏观经济层面,针对微观企业会计盈余变化对未来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研究,支持微观实体经济在宏观经济预测的重要作用,拓展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研究,并提供了基于最大转型经济体——中国会计信息宏观价值的证据;第二,鉴于我国制度环境变迁的重要影响,从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股权分置改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阐明了制度环境的优化有助于改善会计信息的宏观预测价值。
由此带来的启示包括:第一,通过揭示企业基本面信息的宏观预测价值,加深人们对于会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政府部门、投资者及个人可以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合理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投资方案和消费计划等,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有必要立足于我国转轨经济的制度背景,根据我国制度环境变化的实际,从制度层面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提高会计信息在通货膨胀方面的宏观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