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受改革催化,随机实地实验将在政策设计领域大有作为
发布时间:2017-07-12 13:18:08

 

陆方文(中国人民大学)
《随机实地实验:方法、趋势和展望》,《经济评论》2017年第4
 
随机实地实验作为识别社会现象中因果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国外经济学界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而国内学界对这一重要方法的应用还刚刚起步。
随机实地实验具备可信性和创新性两大主导优势。一方面,随机分组能够让获得干预政策的人群和其他人群在背景特征以及未来趋势上具有可比性,因而干预实施后,两类人群之间的差异可以准确地归因于干预政策的效果,相较于以往的计量模型更具可信性。另一方面,那些在现实当中还没有实施的政策可以提前在实验中得以设计和实施,或现实当中无法分解的机制可以在实验的特定情境进行分解,因而干预措施的可设计性为实地实验提供了创新性的源泉。
随机实地实验一般包括五大步骤:确定实验人群、进行随机分组、进行实验干预、数据收集,以及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进行随机实地实验,实验者必须严格把关如下七个关键环节:(1)在确定研究主题时,区分研究是为探讨新方法还是为了识别现实,这将直接影响到干预措施的设计策略。(2)考察实地背景,大致了解是否存在预想的问题以及通过干预措施解决问题的可能性。(3)随机方法的选择上,一般有简单随机、分组随机、匹配随机三大方法。随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研究的可信性,是实地实验的核心环节。(4)在确定样本量和干预组占比时,要综合考虑实验措施效果、分析误差与经费预算约束等。(5)安排干预措施时,应注意从样本量、溢出效应、实施难易程度、控制组家庭合作等方面思考干预措施在个体层面还是群体层面进行实施;在有多个干预措施的时候,考虑干预措施应该以并列方式还是交互方式实施。(6)实验数据的收集方面,干预前数据可通过获取行政性数据、基线问卷、后期问卷回顾等方式收集干预后数据,收集方法日益多元化,包括问卷、实地检测,还有各种经济学游戏。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控制组和干预组必须使用完全相同的数据收集方式。(7)实地实验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道德准则,不能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危害。
近二十年来,随机实地实验在国外经济学领域获得迅猛的发展,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文献。随机实地实验研究近些年的变化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应用领域更加广泛。随机实地实验已经从传统的劳动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领域,扩展到机制设计、新政治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国际贸易等众多经济学分支。(2)机制探讨更加深入。早期的随机实地实验侧重单纯的政策效果评估,近年来则越来越注重对政策机制的挖掘和评估,从而也更加符合经济学理论的逻辑。(3)研究效果更加长期化。过去的随机实地实验常常集中于讨论短期干预措施的效果,而近年来则更倾向于讨论长期效果的深度研究。(4)更加重视干预措施的交互影响。现实中制度和政策往往具有互动特征,随机实地实验发展的新趋势是通过干预政策的组合设计,更有效地探讨干预措施的交互影响。
相对于欧美随机实地实验的广泛应用,国内在开展随机实地实验上的研究较为不足。这一差距的形成,一方面由于国内科研经费的投入尤其对年轻人的投入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则因为部分研究者对随机实地实验的实施过程、经费需求量、适用范围等方面的认识不足。
我国正经历着深刻转型和快速发展,转型期的各种制度创新和政策试点层出不穷,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大实验场,为随机实地实验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如果试点缺乏科学的设计和理论的支撑,没有明晰的控制和干预,在试点主体的选择和政策措施上存在模糊性,以及在数据采集和研究上缺乏系统性,常常导致试点达不到预期的可推广性。而随机实地实验的方法所强调规范的实验方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极大提高转型时期的制度和政策设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