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环境政策的技术创新效应:实证研究中的四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7-07-12 13:17:30

 

王班班(华中科技大学)
《环境政策和技术创新:一个文献综述》,《经济评论》2017年第4
 
中国将在未来一段时期集中面对空气污染治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生态环境保护等多层次的、复杂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以技术创新协调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相应地,中国的环境规制也开始由较单一的命令控制型政策转向多层次的市场激励型政策。这一政策实践的变革亟需实证研究的检验。环境政策工具能否促进技术创新,从而助力社会经济的绿色发展?这就需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何种技术创新具有积极的环境影响?这一般指的是企业从事的清洁技术创新,即绿色的、环境友好的技术;此外,介于清洁污染之间的灰色技术,也有助于传统能源的能效改进。为度量此类创新,专利数据具有可细分至不同技术领域的优点,并能通过发明者信息、专利引用信息等衡量技术扩散情况;此外,绿色生产率等指标也可用来衡量绿色创新的绩效。
第二,环境政策对技术创新来说为什么是一种必要的激励措施?如果缺乏政策干预,私人部门一般没有动力投资绿色技术创新,这主要是由双重外部性问题所致。第一个外部性问题在于金融市场对创新活动的支持是不完全的。绿色创新活动通常不属于企业的传统技术领域,并伴随着较高的不确定性。因此,金融市场几乎没有动力对这样高风险的创新项目进行投融资。其次是治理污染本身的外部性问题。由于绿色创新产生的主要是社会而非私人收益,因此私人部门没有动力为其承担成本。有效的环境政策有助于提高绿色技术创新的预期收益。鉴于此,环境政策对促进绿色创新来说是一种必要的政府干预。
第三,不同的环境政策是否产生了积极的技术创新效应?大部分实证研究均发现,本国的环境政策力度越强,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越大。对单项环境政策的评估结果则受政策的制度设计和执行效果影响,现有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外国的环境规制也可能促进本国的绿色技术创新,但影响较之国内政策相对有限。除此之外,环境规制还可能影响企业的整体创新活动甚至全要素生产率,即著名的波特假说。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和环境治理的鱼与熊掌可以因技术创新效应兼而得之。然而,波特效应是否存在,现有研究尚无定论。
第四,何种政策工具对激励技术创新更为有效?一般认为,市场化的环境政策工具相比命令-控制型的管制工具对创新的激励效果更为明显。当然,也有研究认为环境政策的创新效应不能简单排序。对不同环境政策组合和政策选择的技术创新效应进行比较和评估是颇具政策意义的研究议题,但这方面的实证检验依然缺乏。针对中国为数不多的研究特别强调了不同政策工具在行业、区域间影响效应的差异。
在针对中国的未来研究中,一是需要进一步厘清环境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动力机制;二是需要进一步区分不同政策类型的影响。此外,中国的环境政策强度区域差异明显,技术创新的资源和动力也因创新主体的所有制而异,行业和区域环境政策交叠,这些都可以为该领域的实证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