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我国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微观基础如何影响了其效果?
发布时间:2017-05-24 14:42:19

熊瑞祥  王慷楷(湘潭大学)

《地方官员晋升激励、产业政策与资源配置效率》,《经济评论》2017年第3

 

不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产业政策都是政府在经济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之一。考虑到现实经济中产业政策实施的广泛性、持续性以及高成本性,科学地评估现有产业政策的效果,进而发现什么样的产业政策更加有效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广泛并且持续地实施了一系列产业政策。这些产业政策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为我们研究什么样的产业政策更加有效提供了合适的研究背景。

为什么一些产业政策成功地实现了目标,而另外一些却失败了呢?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厘清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制定产业政策的逻辑,并以此为基础对其效果进行准确的因果推断。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存在如下两难选择:一方面,从市场失灵理论出发,中央政府需要对那些因为信息外部性与协调问题等而发展不足的行业进行扶持,使其供给达到社会最优。这些具有信息外部性与协调问题的行业通常是新兴产业,它们更多地代表了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演进方向。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使得各地方政府有激励去扶持中央政府鼓励发展但并不一定与当地生产性结构一致的产业——尤其是官员晋升激励比较强的地区,以获得中央政府的优惠政策。而新结构经济学与产品空间理论都认为:经济体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发展,并且强调与本国(地)生产性结构更加一致的发展政策更容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上述逻辑,我们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是否扭曲了产业政策与当地生产性结构之间的匹配程度?第二,地区产业政策与当地生产性结构之间的匹配程度对资源配置效率有何影响?

研究发现,一方面,市委书记晋升激励越强的地级市,越有可能去扶持中央政府鼓励发展但并不一定与本地生产性结构一致的产业。并且,晋升激励对产业政策的这种扭曲性影响在国有经济占比高与经济落后地区更明显;而剔除了国家《五年规划纲要》重点鼓励的产业后,这一扭曲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研究还发现,当地方政府扶持的行业与本地生产性结构之间匹配的程度越低时,被扶持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更低。

上述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需要考虑地方政府所面临的激励以及这些激励会如何影响地方政府的反应,进而会如何影响中央制定的产业政策的经济效果。目前我国由上而下的主导产业政策制定方式在政治集权与经济分权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我们反思和改进我国当前产业政策的实施方式与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