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影响了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吗?
发布时间:2017-01-20 14:20:04

吴晓芳(南京大学、安徽财经大学)、谢建国(南京大学)、葛秋颖(安徽财经大学),《经济评论》2017年第1

 

为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币汇率制度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尤其是20057月进行的由钉住单一美元向钉住一篮子货币的转换,以及20158月进行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改革,这些举动增强了人民币的汇率弹性。加之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外汇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并最终造成人民币汇率实际大幅贬值。

人民币汇率贬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它能够传递与释放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从而促进出口、增加产出;但另一方面又会引发资本流出,导致国内流动性减少,从而不利于国内生产和经济增长。另外,汇率弹性增强也会对未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一定影响。以宽松型货币政策为例,在宽松型货币政策条件下,利率下降将引起投资增加、产出增长;但是,国内利率下降,也会引发资本流出,在弹性汇率制度下,促使人民币汇率贬值,而人民币汇率贬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双向的。因此,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大有可能削弱宽松型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效果,从而影响到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稳定物价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在汇率弹性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利率货币政策能否有效控制通胀和促进经济增长,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必须考虑的问题。根据现有理论,利率、实际有效汇率、通货膨胀率以及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是内生决定的经济系统,它们之间不仅存在事实上的相存相依的关系,而且时间序列表现出平稳性,可以用一个向量自回归系统(VAR)来描述。

对以上四个变量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认为:20057月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增强了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具体体现在:(1)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治理从无效到有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前,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采取利率上升的紧缩型货币政策,并不能使通货膨胀率下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中央银行的紧缩型货币政策不仅能使通货膨胀率下降,而且对通货膨胀率下降的贡献率明显提高,但利率对通货膨胀的治理存在时滞效应。(2)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从无效到有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前,我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利率无法调控名义汇率,加上又不能治理通货膨胀,从而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调整无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利率能够有效调控和管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表现在能使其向有利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方向变动。(3)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前利率对工业增加值的无效治理在改革后得以改变。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前,利率对影响产出的两条途径——通货膨胀率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调控都无效,从而对工业增加值的调控依然无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利率对影响产出的两条途径的调控都有效,但由于工业增加值变动率的自贡献率显著提高,使得利率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产出,但作用空间比较小。(4)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不会增强宏观经济的波动,因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率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自贡献率明显提高,它们的变动更加平稳。1.政府城市发展意志如何影响城市化的空间推进?